走進技術世界從技術的角度討論人與自然應該建立何種關系
收集、查閱有關資料,分析技術與自然的關系,全班選出主持人3人,其他同學分成正、反兩方,根據收集、查閱到的資料,展開辯論,回答如何看待技術,人與自然應該建立何種關系?
一 技術的價值
3、技術與自然
練習題:
收集、查閱有關資料,分析技術與自然的關系,全班選出主持人3人,其他同學分成正、反兩方,根據收集、查閱到的資料,展開辯論,回答如何看待技術,人與自然應該建立何種關系?
一個星期以后,正、反兩方學生根據上網、到圖書館收集、查閱到的資料,通過分析、歸納、綜合,在全班展開辯論。
人與自然應該建立何種關系辯論會
主持人1:
自然為我們人類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資源。依靠技術人類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技術的發展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問題,下面請正、反兩方同學就如何看待技術,人與自然應該建立何種關系展開辯論。
反方1:
根據我們上網、到圖書館收集、查閱到的資料表明,技術對人類雖有一利但有百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臭氧層破壞、酸雨、全球氣候異常等,技術乃是社會之惡。
反方2:
原子能帶來了核輻射和癌癥。大型高速汽車贈予我們的是一氧化碳中毒和污染。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轉基因動植物、因特網和克隆動物等高技術給人類帶來驚喜的同時,其日益明顯的副作用也在人們的心頭籠罩上了陰影,于是,人們又多了幾許憂愁:食用轉基因動植物弊大于利怎么辦?因特網固然能夠節約信息交流的時間,但也能浪費時間,且限制了直接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群體的接觸,人類前景堪憂。
反方3:
如果克隆人問世,將會帶來更大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反方4:
高技術令人們憂心忡忡。技術如果被壞人利用就會成為人類文明墮落、道德淪喪的根源。法蘭克福學派則更認為科學技術排斥意志,壓制情感,造就了單面社會、單面人和單面思維,我們非常同意這種觀點。
正方1:
反方的觀點全都是無稽之談。把技術視作社會之惡、認為技術對人類雖有一利但有百害的反方,顯然是被技術的消極后果嚇破了膽。這種把社會上所出現的一切問題都歸咎于技術,甚至抱完全消極的悲觀態度,是沒有道理的。
正方2:
反方在研究問題的方法上有錯誤,認為用技術分析的方法去預測未來,往往會與歷史的實際進展相差甚遠,提出只有用歷史外推的方法才是最切合實際的方法。同時,我方王西蒙同學根據他收集的資料和他的分析,提出了人類資源不可能窮盡,生態環境會日益好轉,糧食的未來前景不必悲觀,人口將在未來達到平衡的結論。
主持人2:
我想說一句,不能認為反方的觀點全都是無稽之談,因為反方畢竟關心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反方想要消除技術的負作用,也不無道理。但他們的結論卻是悲觀主義的。盡管他們確實向人們尖銳地提出了關系到全球人類生死存亡問題的緊迫性,但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世界末日的圖景。概言之,把技術視作社會之惡、認為技術對人類雖有一利但有百害的技術悲觀主義,顯然是不足取的。
反方5:
人類所處的地球是一個有限的世界,而無限的增長與有限的環境構成的矛盾必然導致增長的極限。為了防止這種后果的發生,我們主張大幅度減少地球資源消費,以維持地球上的平衡。
正方3:
反方夸大了問題的嚴重性,忽視了許多尚待開發的資源,忽視了對已開發資源的“深加工”,忽視了“節流”和“修舊利廢”。反方沒有看到,可以依靠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補償污染和資源枯竭問題,保護并改善環境;只要技術和經濟不斷發展,今后的經濟生活就會高于現時的水平,人類環境的前景是美好的。反方提出的減少地球資源消費是完全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