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現代詩兩首
2.精巧的構思
《長城謠》中作者先是以精簡的筆墨凸現長城的滄桑,接著便直接抒發自己的魂牽夢繞的情感,第三節中夢境的描述水到渠成地將自己對故鄉的思念表達出來,自此,長城的意象的象征的意義便不言而喻,那就是祖國的、民族的精神,長城,不是獨立的一個意象,而是浩如煙海的祖國文化中的一滴,長城承載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博大的民族精神。
六、當場成誦!
七、靈活機動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并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長城謠》是一首詠物抒懷、反觀歷史的抒情詩。主體意象是長城,但詩中也有對黃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線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但詩中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
【板書設計】
第一節 以歷史的視角,凸現長城的滄桑
第二節 抒發對長城的依戀與贊美
第三節 借夢境表達對故鄉的思戀
【教學總結與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欣賞《一片槐樹葉》。
【導入】
以復習《長城謠》的情感——思鄉導入新課
【新課探究】
一、簡介作者與背景
1.紀弦,19xx年生,祖籍陜西,生于河北省清苑縣。原名路逾,曾用筆名路易士。1928年春開始發表詩作,1933年畢業于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自編《易士詩集》。1934年創辦《火山》詩刊。1936年東渡日本,回國后與戴望舒等創辦《新詩》月刊。1948年赴臺,在臺北市成功中學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國。1953年創辦并主編《現代詩》季刊,1956年組建現代派。紀弦是中國臺灣詩壇的三位元老之一(另兩位為覃子豪與鐘鼎文),在中國臺灣詩壇享有極高的聲譽。紀弦不僅創作極豐,而且在理論上亦極有建樹。他是現代派詩歌的倡導者,他主張寫“主知”的詩,強調“橫的移植”。詩風明快,善嘲諷,樂戲謔。他的詩極有韻味,且注重創新,令后學者競相仿效,成為中國臺灣詩壇的一面旗幟。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寫作不輟,被譽為“詩壇上的常青樹”。著有詩集、詩論與散文二十余部。
2.寫作背景
《一片槐樹葉》寫于1954年,當時詩人已經遠離大陸故土六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是一次偶然翻檢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映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詩人感情顫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于是他借這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思鄉之情。
二、字詞練習
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隨堂練習,掌握文中生字詞。
蟬翼(chán yì) 荒莽(mǎng)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受文意
1.范讀詩歌。注意朗讀時要講究節奏,強調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句子節奏,并有感情的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