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鄒忌諷齊王納諫
問題六:鄒忌向齊王進諫用的是什么思維方法?請說出你的理解。
鄒忌把家庭的瑣事擴大到國家大事上去:“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對于國家大事來說,也是一樣。到這個層次,是個大飛躍,是文章主題形成的關鍵。這個飛躍之所以很自然,原因是這里用了一種“類比”的思維形式。
五、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面貌又長得光艷美麗。早上,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十分漂亮,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他的妾說:“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從外邊講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就問客人:“我跟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差得很遠。晚上,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說道:“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對我有所要求。”
于是,鄒忌上朝去見威王,說:“臣子我確實知道不如徐公漂亮。可是,臣子的妻子偏愛臣子,臣子的妾害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有求于臣子,都說臣子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領土方圓一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宮里的婦女近臣沒有誰不偏向大王,朝廷上的臣子沒有誰不害怕大王,全國范圍之內沒有誰不想有求于大王。從這點看來,大王受到的蒙蔽可厲害了。”
威王說:“對。”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民眾能夠當面指出孤家的錯誤的,得到頭等獎賞;上書規勸孤家的,得到二等獎賞;能夠在公眾場所議論國事傳到孤家耳里的,得到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臣子們都來進言,宮門口和庭院里像個鬧市;幾個月以后,要隔些時候才有人來進言;一年以后,有人雖然想進言,卻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和魏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的國家”。
六、“閱讀練習•探究”解答
第一題
(以小悟大,從家事到國事,采取使對方不設防的迂回戰術。)
鄒忌采用的辦法,簡單說來,就是“以小悟大,從家事到國事”。在君主制度下,臣子對君王的進諫,正如本單元《諷諫小議》中所言:“實在是一種刀斧手陰影下的血腥冒險。設想他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讓你說話,最聰明的辦法是不用言語去激怒他。”當然,在戰國時代,士的地位較高,君王也較能聽從臣子的建議,但畢竟還是君臣關系。更何況,即便是現代社會,一般人際關系中的批評建議,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尋找對方易于接受的“點”切入。鄒忌以妻、妾、客人對自己“美”的偏見問題為切入點,言之成理。因為這只是小事、家事,并未進入國事正題,所以對方沒有提防心理,易于接受,這就在對方的心理上設置了埋伏,也就是把對方悄悄地納入他預設的“圈套”中了;然后由此順勢推出君王受蒙蔽的原因,自然進入正題,符合邏輯,順理成章,所以對方能樂于采納。這是戰國時謀臣策士們常用的一種“迂回戰術”。《戰國策•趙策》中的觸龍勸諫趙太后,采用的也是這種方法。學生回答,大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