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八上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教案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名師導學1.什么是“誠信”?講誠信有什么重要性?(1)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2)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如果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識破,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是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2.誠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內容是什么?(1)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敷衍了事、弄虛作假,就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2)誠信守則的內容:堅持誠實,就會贏得信任;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我們應該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我們應該站在長遠利益一邊;在情與法的沖突中,我們應該站在法律一邊。3.怎樣正確理解誠信表現的復雜性?一個癌癥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這時候,醫生卻對他說,病情并不嚴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愈。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這位醫生卻對病人說了謊。我能明白這位醫生的良苦用心,可我不知道到底應如何看待誠信與說謊的矛盾。你如何評價這位醫生的做法?講究誠信是做人的總體要求,誠信行為又是非常具體的、復雜的,只有與具體情境結合起來,才能在現實中作出誠信行為的正確選擇。在涉及隱私的問題時,不能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而要權衡利弊,妥善處理;在面對壞人、惡人時,也不存在誠信問題,對付壞人、惡人,有時需要“欺騙”;對待親人、朋友,有時可能也會用到善意的謊言。誠信的核心是“善”,不管采取什么樣的辦事方式,只要堅持與人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就會成為誠信的人。典例發散【例題1】 (山東模擬)期末考試臨近,爸爸向小寶許諾,只要英語超過90分,就獎他一個用于英語學習的“快譯通”。試卷發下來了,“94”兩個鮮紅的數字映入了小寶的眼簾。仔細檢查后,發現老師加錯分數,多給了10分。他想:“找老師改正就得不到爸爸的獎勵,不改,自己就是……”短暫的思想斗爭后,他向老師辦公室走去。爸爸得知實情后非常高興,馬上買來了“快譯通”。小寶之所以很快獲得了爸爸的獎勵,是因為( )a.他為取得好成績盡了最大努力b.他表現出了誠實、不作假的良好品行c.爸爸降低了對孩子的要求d.他特別渴望得到“快譯通”解析:小寶爸爸的教育方式很科學。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遠比這次考個虛假的90分要重要得多。答案:b變式訓練:1.一名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