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沖突》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教育要回歸生活,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從學生能感知、體驗的東西出發,延伸到對理論或道德認知的高度;引導學生在整理、反思已有經驗與體驗基礎上,拓展、提升、指導其整體生活。
【教材分析】
第五課《當沖突發生》由《面對沖突》、《我們的智慧》、《校園不容暴力》三個框題組成,三個框題呈遞進關系。
本課是以沖突解決為主題的。在相處中,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是在所難免的。沖突發展到極端就是暴力。目前中小學中的校園暴力不容輕視。辱罵,毆打,勒索,搶劫,這些暴行在校園里并不罕見,它們給受害學生帶來的創傷是深刻而長久的。溫總理說“要讓讓學校成為學生愿意去的地方”。校園不再美好,生活危機四伏,不知道什么時候那些幽靈般的面孔就會出現,而且還受到威脅不許告訴老師和家長,這樣的日子太可怕了。更令我們痛心的是,施暴者也往往是稚氣未脫的學生,他們中的不少也曾是受害者。當暴力行為發生后,它的實施者和承受者都是受害人,他們都需要幫助。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1、《“我們的智慧》是本課的學習重點。生活中的沖突雖然是難免的,但錯誤處理沖突是很有害的。因此,引導大家學會理智處理沖突的方法尤其重要。為了把握這一重點,學習這一知識點時,我們可以采取現場模擬幾種沖突的辦法,讓同學們針對模擬的沖突設身處地想辦法解決.然后集體討論,從而認識并掌握幾種處理沖突常見的方法。
2、《校園不容暴力》是本課的學習難點。校園暴力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許多同學或許就親身遭遇過校園暴力。作為一名中學生,由于受年齡、閱歷、能力的限制,他們面對校園暴力,很難理智而巧妙地處理,因此,學習這一難點時,我們要通過模擬情景,宣講處理辦法和國內外的一些先進處理理念,從而讓大家明白正確處置校園暴力的道理,進而學會巧妙處置校園暴力。
3、建議用三課時完成對本課的學習任務,每框分別安排一課時。
【學情分析】
在相處中,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是在所難免的,由于受年齡、閱歷、能力的限制,他們面對校園的沖突、矛盾,有的不知所措,讓他們感知、體驗感受沖突、矛盾,形成自己的道德認知,道德價值判斷。
【三維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錯誤處理沖突的危害性。
2、能力目標:認識到生活中的沖突是難免的,錯誤處理沖突是很有害的。
3、知識目標:了解沖突發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學重點】了解沖突發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學難點】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沖突發生的原因和的后果。
【教學手段】對話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搜集學校家庭中沖突的事例等。
2、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思考并搜集學校家庭中沖突的事例;編導、排演沖突劇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前布置,演練八年級上《家庭劇場》中的兩個沖突小故事。
【設計意圖】
通過故事的引起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沖突呢?自然地引入主題:同學間的人際沖突。
新課學習。
一、沖突現場
1、議一議:除了上述的同學們在家與父母發生矛盾外,還會在哪些場合與人發生沖突?
學生:同學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因為它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