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教案
第二框 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
教學內容:講授第四課第二框——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價值觀目標
(1)愿意與教師交往,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2)認同新型師生關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價值取向,積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認知轉換的方法解釋師生交往的不同行為。
(2)能夠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沖突,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3)能夠遵循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與教師交往。
3、知識目標
(1)知道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涵。
(2)能夠說出與教師交往與溝通的基本準則。
教學重點: “師生交往新觀念”和共筑師生情感橋梁“。
教學難點: 探討師生關系。
教學方法: 對話法、探討法、案例分析法。
課時安排:用兩課時授完本框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分別從日常生活中的教師、信息時代的教師和培養學生人格的教師等幾個方面展開,比較完整地了解了教師的形象;同時,我們也了解到教師的高尚的人格,這就是誨人不倦的工作態度和以奉獻為核心價值觀的職業倫理精神。知師、信師、愛師、敬師,建立愛生尊師、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們就能與老師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樂地學習,更快地進步。所以, 主動與教師溝通,才能健康成長。
二、講授新課
板書: 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
一、師生交往的新觀念
展示教材畫面(教材p47頁)
學生的困惑:是什么使我們處在這樣一種矛盾狀態呢?
教師: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對我國傳統的師生關系作一了解。
活動一:傳統師生觀——師生角色與交往行為的討論
(活動目的;通過傳統師生觀下的學生角色和教師角色的歸納,反思其中的不足及相應師生交往行為的表現和缺陷。)
活動過程 (1)根據表中已列出的學生角色和教師角色,填寫出相應的教師所扮演的角色。
(2)根據師生所扮演的角色填寫出師生交往中學生可能表現出來的行為。
(3)概括表中所羅列的內容,思考傳統師生觀對學生與教師交往的不利影響。
注意事項 (1)請在表中增添一列“教師角色”。
(2)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為“權威者”與“遵從者”。
(教材p48頁表格復制在下頁)(指導學生討論)
教材p48頁表格如下:
師生角色素描及其對師生交往的影響
教師角色(權威者) 學生角色(遵從者) 學生與教師交往行為
控制者(教學過程) 接受者 欽佩、服從、被動
組織者(教學活動) 被管理者 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
制定者(教學內容) 被領導者 單薄、單調
評判者(學習成績) 求教的蒙恩者 你講我聽、你問我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