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教案
早在1918年,陶行知就指出,教師過于威嚴,學生視之如判官、如閻羅、如芒刺在背,現在中國教
師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辦訓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與學生共生活、
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陶行知還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在學習上是共學關
系,在道德上是互相感化關系。
可見,理想的師生關系應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即師生之間能成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是一種良好的、民主型的師生關系。
活動二(教材p49—相關鏈接)——看圖,讀故事,談體會:
想一想: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是一中什么關系?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這個故事說明了古代師生交往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孔子和他的弟子門雖然是師生關系,但他們更象是朋友在一起交流,彼此平等、融洽;這也啟示我們:老師是我們的友伴,和老師的交往不僅限于知識的探討,還體現在娛樂、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們和老師共同組成學校生活的共同體。)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學生在書上劃出結論)(p48頁)
(1)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表現于傳遞現成的結論,而越來越多地表現于激勵學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2)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正是改變了對學生角色的認識,我們就能夠發現師生交往的新空間。
活動三:(見教材p49頁圖表)探究討論——
請你聯系自己的實際,就“學生新角色和師生交往的新行為”發表看法。
教師新角色 學生新角色 師生交往新行為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知識的探索者 挑戰老師的學問、質疑教師的觀點
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求助者 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
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老師的朋友 與教師同憂同樂
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學習的主體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 發展的主人 共學共進,教學相長
…… …… ……
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課堂小結:
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亦學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師生關系中學會學習、學會協作、學會生存、學會發展。
四、本課知識點
(1)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表現于傳遞現成的結論,而越來越多地表現于激勵學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2)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