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溝通健康成長》教學設計
《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教材對應課標內容了解老師的工作特點,積極與老師進行有效地溝通,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與表揚,增進與老師的感情。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掌握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方法。2. 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重新審視師生的不同角色,以及師生關系的特點,形成主動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學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難點:學會理解和有效的溝通。課時安排1課時設計理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飛速發展。同時,逆反心理尤其是對教師和家長的逆反心理尤其強烈。在與老師的交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問題,這也是困擾他們情緒的主要因素。對于初中二年級學生來說,討論或學習在青春期如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處理師生關系是相當重要的,也是極為迫切的。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人權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為基礎的新型師生關系是符合時代需要和學生心理特點的。本課以相互溝通為主線,積極創設一種平等交流的平臺,師生共同探討敏感而又古老的話題。從是什么到怎么做,從為什么到我能做,促進師生的理解和溝通,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1)了解各班級同學的師生關系現狀和主要問題,確定各班的教學重點、難點。(2)組織學生完成好調查、采訪以及結果的分析工作。(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4)努力得到各班主任老師的支持。2.學生準備。(1)我校初一年級學生師生關系的現狀與分析。(2)采訪教師,主要問題包括:教師對良好師生關系的期望?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過程中,您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說出3-5件生活中讓您感到煩惱的事情?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配樂散文學生現場朗讀配樂散文,學生認真體會作者的心理感受。提問:(1)作者描述的是怎樣的情感?(2)作者和肖老師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3)怎樣解決的?(4)你是如何看待他們這種師生關系的?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更多的給以一種積極的評價,但也容易出現一種誤區,即認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是極其重要的,而學生是相對被動的。以一位即將離校學生對往昔師生相處時光的回顧,引出良好師生關系對學生發展的影響,為本課內容的展開作必要的情感鋪墊。活動一:共同的期望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中學師生關系的回味,結合自己的情況,談談對理想師生關系的看法。學生可能回答: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友好合作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答內容的具體內涵,即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民主是相對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勞動成果等,理解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宣讀課前關于教師心中良好的師生關系的調查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調查結果的含義。可能出現的結果:學生很容易理解師生在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期望中有著驚人的相似,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學生的需要,也是教師的期盼。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下,師生共同暢想對良好師生關系的期望,探索進一步努力的目標。把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共同期望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師生共同的任務,為接下來的溝通和理解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