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教學設計教材簡析
《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是八年級思想品德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的第二框題。從全課來看,本框是重點內容,在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是學生在“知師”和“愛師”的基礎上,懂得轉變師生交往觀念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涵,能夠說出與教師交往的基本原則。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認知轉換的方法解釋師生交往的不同行為;能夠運用角色互換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沖突,也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遵循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與教師交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主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重教師,理解和體諒教師,并認同新型師生關系之民主平等的價值取向,積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師生溝通的有效方法。
教學難點:探討師生關系。
教法學法
教法:活動教學法: 案例分析法: 討論法:
學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各班學生的師生關系現狀和主要問題;組織學生完成好調查、采訪以及結果的分析工作;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
學生準備:你與老師的關系怎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過程中,您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老師有犯錯誤的時候嗎?你是怎樣處理?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創設情境
你與老師的關系怎樣?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與老師的關系。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體驗
活動一:體驗與老師的交往
一是學生根據表中已列出的學生角色,填出與教師角色的區別,分析這對師生關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探究以下兩個問題:我們和老師的交往行為有什么共同特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交往行為?
啟發學生:傳統理念中,老師是權威,學生處于服從的、被動的地位,這不利于師生交往。
二是請學生就“學生新角色和師生交往的新行為”(課本第49頁)發表看法?就采訪教師(教師對良好師生關系的期望?)的結果,請學生介紹。
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與上一活動的銜接、對比,注意探討如何在平等的基礎上,處理與老師的交往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師生觀。要注意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改變舊的師生關系。
活動二:感受與老師交往的矛盾、煩惱。
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交往情境,了解其中的矛盾沖突是什么;然后,說說自己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煩惱,解釋產生沖突和煩惱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介紹當時你是如何處理的。
活動中要重在引導學生化解矛盾和煩惱,焦點要落在與教師主動溝通上。
活動三:處好與老師的關系
提問、并引導學生思考: 老師是怎么想的?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么想?這種沖突會如何發展、如何解決呢?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同嗎?結果相同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老師與學生角色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是產生師生矛盾、沖突和對立的主要原因。因此,學生如果能夠從教師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就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順利化解師生之間的沖突。自然地得出結論:與老師溝通的方法—從教師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
活動四:如何對待老師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