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終身受益的權利》導學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珍惜自已的受教育機會,履行自已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自覺學習的態度。
能力目標:提高依法維護自已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知識目標:懂得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權的涵義、義務教育的涵義及特征;知道維權方式,明確履行受教育義務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教育的作用;如何維護我們的受教育權;在實踐中落實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難點:如何維護我們的受教育權;在實踐中落實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實現自主學習。
知識鏈接:
材料一:一個家長和老朋友聊天,談及自已的兒子。家長:我要教育我的兒子,免得他成為愚人。朋友:做得對,要給孩子準備上學用的錢。家長:這筆錢數目不小啊,夠我買頭毛驢。朋友:如果你買驢,而不上孩子上學,家里就有兩頭驢了。
美國的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在家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盲文,拼寫單詞,表達自己,還學會了說話,在20歲時,考進哈佛大學女子學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學習,而是自暴自棄,相信只是一個讓人可憐的殘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締造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神話!
材料二:課本62頁材料
《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材料三:一家鄉鎮企業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中學生小剛學習不好認為自已考不上大學,于是就去應聘,與公司簽定了合同書。
材料四:課本65頁材料
學法指導:通過分析案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采用熱點問題討論法,以學生生中遇到的與自已受教育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教師做指導。
導學過程:
1、結合材料一討論:教育的涵義及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2、結合材料二:什么是受教育權?小梅的父親侵害了她什么權利?應如何維權?舉例說明:
3、結合材料三:小剛中途輟學對嗎?如果你是小剛的父母你應該怎么辦?什么是義務教育及特征?如何履行義務教育的義務?舉例說明。
4、結合材料四:談啟示
學習小結:
1、教育的作用
2、受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3、維護權利更好的履行義務
4、終身學習
達標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農民張某,讓正在讀初二的女兒輟學回家務農,學校領導、老師幾次上門勸說張某讓女兒返校無效。于是鄉政府對張某進行批評教育,并依法責令其按期送女兒返回學校學習。這一事例主要表現我國義務教育的特點是( )
a、普遍性 b、免費性 c、群眾性 d、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