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科技發展 教案
(3)創新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69頁)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科技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科技創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在許多重要領域取得大量創新成果,許多方面達到國際水平:中國作為唯一的發展中國家參加了被譽為生命“登月計劃”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1%的測序任務,讓全世界為之矚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順利完成;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使中國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計算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議一議:
科技創新對我國發展和民族振興有什么作用?試舉例說明。
舊中國的歷史不堪回首。總結歷史的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中國要發展,民族要振興,創新對我們尤為重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領先的地位。反之,則會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
那么什么是創新呢?
相關鏈接:(見教材p70頁)
創新既是指一種精神,也泛指創造任何一種新的事物,同時也專指科學技術領域中的發明創造。
奧地利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1921年提出的創新是指將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這種新組合包括引進新產品,引進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實現工業的新組織等五種情況。這種創新概念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和應用。雖然創新的集中不同涵義各有其應用的領域和解范圍,但他們的共性都是創造性。
議一議:
你是怎樣認識創新的,請舉例說明。
2、由好奇到創新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70-71頁)
葛曉峰是全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個體發明家,他發明的載波錄音、錄相機等多項產品活的了國家專利局的專利。他小時候就對許多事物感到好奇:飛機為什么會飛?火車為什么會跑?輪船為什么不會沉底?這些在許多人眼里司空見慣的事卻常常引起他的思考。一天,他到媽媽所在學校的實驗室去玩,看見實驗室桌上擺著一架分成七八個部件的天文望遠鏡,心中產生了一種神奇的欲望。一會兒,媽媽有事要出去,臨走前叮囑曉峰不要亂動實驗室的物品。但他實在是討好其了,終于不顧媽媽的禁令,動手把天文望遠鏡裝好了。四個小時后,媽媽回來了,她看到那個組裝好的天文望遠鏡,驚呆了;“好孩子!是你自己裝的嗎?這種儀器的拆裝高中生都未必能完成啊!”就是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葛曉峰走上了創造發明的道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
議一議:
好奇心與科技創新有什么關系?
學生思考討論,展示成果,教師點撥
強烈的好奇心對科技創新有重要作用:好奇心是創新的最初動力;好奇心也會對人們產生消極影響。
說一說:
自己能舉出一個這樣的例子嗎?
代表展示
(1)好奇心是創新的最初動力
揭開科學家成長的歷史畫卷,不難發現,許多科學家小時候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他們走上科技發明創造之路的起點,是創新的最初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