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科技發展 教案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71頁)
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瓦特在童年的時候,有一天看見壺里的水開了,蒸汽把壺蓋頂得“噗噗”發響。對于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小瓦特竟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目不轉睛地盯著跳動不止的壺蓋,一心思索著蒸汽的力量,在爐子旁邊整整呆了一個多小時。姨母看見了,責罵他是個“懶孩子”。她哪里知道,正是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和尋根問底的品質,使瓦特成了蒸汽機的發明者和創造者。
說一說:
有了好奇心就意味著能成功嗎?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擔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有所發明創造。只有那些把好奇心轉化為興趣,進而發展為志趣,多加觀察、大膽設想、鍥而不舍的人,才能從好奇的現象中探幽尋勝,才能最終有所發現和創造,從而打開成功的大門。
(2)好奇心怎樣發展為創新
材料一: 保護好你的好奇心
很多少年朋友有遠大的志向,長大以后想做一名科學家,這是非常可貴的。但是,如果問你,做一個科學家,最根本的稟賦是什么?你怎樣回答?
無數的科學家走向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一個科學家,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荷蘭科學家昂尼斯,對物質在通常溫度下的表現不感興趣,他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各種各樣的物質在很低很低的溫度下,會表現出什么樣的性質。美國ibm公司蘇黎世研究所的科學家繆勒和柏諾茲,對常溫下導電的物質不感興趣,他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在常溫下不導電的陶瓷,在很低很低的溫度下導不導電。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明知普通塑料是不導電的,但他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想做出一種能導電的塑料。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不相信當時流行的觀點:只有3種夸克。他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一定要做個試驗,看有沒有第四種夸克。正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通過無數次科學實驗,做出了偉大的科學發現,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教師: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著成功。生活中,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有所發明創造。
說一說:好奇心怎樣才能發展為創新?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只有把好奇心轉化為興趣,進而發展為志趣,多加觀察、大膽設想、鍥而不舍的人,才能從好奇的現象中探幽尋勝,才能最終有所發現和創造,從而打開成功的大門。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72頁)你想探索下面的奧秘嗎?
ufo是什么,有沒有外星人?如果有,他們在哪個星球上生活?
人的心臟為什么會片左邊長呢?
動物有語言交流嗎?
……
每個同學至少提出一個自己感興趣但現在還不明白的問題,與同學們交流。試著對有的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
教師講述:
在創新的道路上,只有那些把好奇心轉化為興趣,進而發展為志趣,多加觀察、大膽設想、鍥而不舍的人,才能從好奇的現象中探幽尋勝,才能最終有所發現和創造,從而打開成功的大門。
同學們,為了成才、成功,讓我們揚起創新的風帆,搭起創新的橋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