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共有一個家》教案(精選3篇)
《我們共有一個家》教案 篇1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o="120.6pt,3.85pt" from="120.6pt,3.85pt">我們共有一個家 課型 復習復習 備課人孫海軍學習目標1.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報效祖國的責任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2.尊重不同民族的傳統和習慣,培養與其他民族成員友好交往的能力。3.了解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初步認識民族精神的內涵和重要意義。教學重點我愛你,中國教學難點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學習內容
師生活動
時間
調整意見一.自主學習,梳理知識 ①我 可愛的 表現 ② 祖 國 ③們 我愛你 ①共 中 國 基本要求 ②有 一 五十六 我國是一個統一個 個民族 的多民族國家家 是一家 維護民 ①族團結 ②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我們都是 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龍的傳人 我與祖國 民族精神 共命運 內涵意義 ① 怎樣做 ② ③二、集體探討,展示交流。 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意義,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⑴民族精神的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⑵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①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② 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靈魂與傳統。 ⑶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①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③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勇于實踐、勇于創新,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三、拓展鞏固(一)典型試題1.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愛國主義 b自強不息 c 勤勞勇敢 d團結統一2.XX年3月5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京開幕。少數民族代表成為大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中國廣播網用漢語普通話、蒙、藏、維、哈、朝5種少數民族語言進行網絡在線直播,成為大會的亮點。⑴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⑵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應該怎樣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二)當堂達標做檢測題(二)一 、選擇題: 1、“玉樹不到,青海常青”這一口號向世人展示了( ) a 中國人民的強大無敵和稱雄世界的決心 b 青海玉樹優美的環境 c 全國各族人民心連心 d 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2、大陸熊貓“團團”“圓圓”已在中國臺灣適應了中國臺灣生活,成為中國臺灣的“開心果”。實現了兩岸人民真正“團圓”的政治基礎是( )a 建立愛國統一戰線b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d 全國實現“通郵、通航、通商”二、學以致用:著名詩人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2)作者這一愿望能否實現?為什么?1. 師布置任務,板書課題2. 生自讀課本,梳理知識,完成框架圖3. 小組交流4. 每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其余同學背誦5. 學生互相提問,師巡視,指導6. 師生共同點評、完善,強調書寫1.師生共同強調重點、考點2. 學生上黑板默寫上述問題3. 其余學生寫在本子上4.師生共同點評、完善,強調書寫1. 生做2. 展示交流3. 要求:規范答題,認真書寫15分鐘10分鐘6分鐘14分鐘
《我們共有一個家》教案 篇3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內容標準
三4.6 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
教學目標
。ㄒ唬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的責任感。
。ǘ 能力:培養運用歷史、現實材料分析問題、歸納觀點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ㄈ 知識:了解中國臺灣的歷史,知道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人民是血濃于水的骨肉兄弟關系,初步認識民族精神的內涵和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繼承民族精神,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
教學難點:使學生知道祖國的命運與自己息息相關!吧倌昱d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教材分析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這一項目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拓展到“全球華人是一家”這個更大的層面,引導學生認識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中華騰飛是全世界華人華僑的共同心愿,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立志為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該項目共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炎黃子孫一脈相承”和“我與祖國共命運”。教育學生繼承民族精神,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是本課的重要價值追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必然落腳點。
學生分析
學生在初二階段的學習稱為“認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由于認知和情感的協調發展,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把知、情因素融匯于系統的、邏輯的教育內容之中。我采用“點撥式”的教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并通過情感活動促進認知能力要素在更高層次(抽象思維)上融為一體。
設計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的感性材料,創設情境,采用多樣的活動板塊,引導學生開闊思路,以互動、探究、交流、合作為特點,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和行為實踐的能力。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平臺。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活動,通點撥知識點,引導、啟發、幫助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資料搜集,合作交流,疑難探究等。
教學準備
1. 學生搜集有關中華民族起源形成的故事,傳說和歷史知識,搜集整理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上網搜集整理有關愛國華僑的典型事跡。
2. 教師搜集有關祖國統一的詩歌、歌曲,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優化教學效果。調查了解學生對于中國臺灣有關問題的看法。
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音樂《龍的傳人》
一、 創設情景,新聞導課
1.新聞播報:兩岸盛迎“三通”來 直掛云帆濟滄海
兩岸人民的“三通”夢為什么能夠得以實現?
點撥引出課題(幻燈片出示課題)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多媒體出示:炎黃子孫一脈相承
2.暢所欲言
播放黃帝陵祭祀的圖片
引導:誰知道這是什么地方? 你知道這些人在干什么嗎? “炎黃”指的是什么嗎?
師:看了這組圖片資料你有什么感受?和同學們分享。
(小組交流,教師到各小組巡回與學生交流,然后各小組選出代表發言)
3.走進寶島
。1)師:中國臺灣和香港、澳門一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能把你搜集的中國臺灣的歷史資料介紹給大家嗎?(學生課前已經搜集)學生班級交流: 略
。2)海峽兩岸,思念親人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鄉愁》這首詩,邊聽邊思考:你仿佛看到了詩人爺爺站在什么地方,他心里在想什么呢?課件出示:《鄉愁》及圖片(余光中爺爺和中國地圖)
學生聽配樂詩歌朗誦。 學生交流后回答問題 略
。3)和平使者
視頻:團團圓圓在中國臺灣
師:從團團圓圓到“三通”夢得以實現我們得到什么結論?
我思我悟: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4.游子情深
。ㄩ喿x丁肇中的故事)
談一談:讀了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在XX年,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們又有怎樣的舉動呢?(學生講述在災難面前,華人華僑的愛國之舉)
我們要向愛國華人華僑學習,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多媒體出示:我與祖國共命運
5.民族精神耀中華
學生閱讀課本28頁材料。
師:祖國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像是生育、撫育我們的母親,上述材料展現的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崇高品德是什么?生答:熱愛祖國。
學生交流愛國名言。
通過這些名言我們知道了我們和國家之間是什么關系?我們承擔著什么責任和義務呢?
教師點撥,學生回答。
多媒體投影四幅圖片:
課堂探究:四幅圖片分別展示了什么精神?它們的核心是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展示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圖片資料。
教師:加入世貿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關系更加密切,創造了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6.榜樣在線:
展示資料:XX年北京奧運火炬的境外傳遞。
教師提出思考問題:為什么說金晶是最美麗的火炬手?
我們應該向金晶學習什么?
交流感悟:
三、學以致用,明理導行
7.說一說:在下列活動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不愧為龍的傳人?
在家里:
在學校中:
在社會中:
在學生交流時,教師適時地予以點評,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將課堂氣氛引入高潮。
小結:我們同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擁有一顆不變的——中國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課后反思
本課時教學我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把學生的生活情境融入課堂中,讓學生的情感萌發于真實的感知,讓品德教育“真實”起來,使課堂教學具有感染力,讓思品課成為一節充滿了生命力的課。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多讓學生合作交流學習。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這如同汽車進入高速公路,如果沒有引橋,就上不去;如果沒有路標,就可能上岔路。教師就要當“引橋”,當“路標”。引導學生完成學案中合作探究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鉆研,從教學的形式和教材的編排上嘗試創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課的教學。這些將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