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有肩就得挑擔子(通用2篇)
第8課 有肩就得挑擔子 篇1
第8課 有肩就得挑擔子
一、在“責任”中長大
1、具有責任意識的重要意義?
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是長大成人的 ;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 的重要組成部分。
履行責任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對國家與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既能給我們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又能幫助我們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有效地抗拒不良的誘惑。
2、我國法律規定,人到 歲就被認定是有 的人,必須承擔完全的 責任。如果不能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違背了法律和道德規范,就是應受到相應的懲罰和譴責。
16-18歲的公民, ;
14-16歲的公民, ;10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
不滿10歲的未成年人, 。
二、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
1、怎樣理解不同身份有不同責任?
社會有組織、有分工、有制度,每個人都擔當著一定的社會角色。社會自身的維系和發展,需要每個人按角色的規范去實踐并承擔責任,一個人具有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多種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都要求他承擔相應的責任。
2、責任的來源?
責任來自于 、 及 等方面的要求。具體包括:養育、職業、習俗、承諾、公民原則、道德原則等。一些責任可能只有一個來源,一些責任則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來源。如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責任、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責任,這既是 規定的義務,也是 的要求。
三、青春從這里起航
1、為什么說14歲正處于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
從心理上講,一方面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獨立意識增強;另一方面,生活經驗不足,判斷是非能力較差,容易激動,容易輕信,容易受外界影響,做出不冷靜的事情;
從生理上講,這個時期的少男少女的第二性征開始發育,體重和身高增長得很快;男女同學開始感到異性的神秘,有的同學喜歡和異性接觸,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而有的同學在與異性的交往過程中則過于拘謹;
從法律上講,一個人從14歲起,就開始擔負起更多的法律責任。
2、責任有大有小。對學生來講,努力學習,善待家人,保護環境等也是承擔責任的體現。
第8課 有肩就得挑擔子 篇2
在責任中長大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讓學生懂得做人必須負責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責任意識是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中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心理品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之一。
2.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3.理解由于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系,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懂得人在少年階段的基本責任
4.懂得如何培養責任感,鍛煉和增強自己的負責任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不想長大
什么時候我們才算長大呢?
-------臉上開始長青春痘了
-------上高中了
-------學會吸煙喝酒了
-------大學畢業了
-------成家立業了
當我們現在很多人個子長高了,獨立意識增強了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說:我長大了!這些是長大成人的標志嗎?
長大——自然人的成長發育
成人——社會人的成熟 (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
結論: 為什么人不想長大?——長大意味著責任
責任可以逃避嗎?————責任是成人的標志,公民的義務
師: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標志,你挑過什么樣的“擔子”?請填寫下表p89頁
師:民間有兩句話,一句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另一句是“長大不成人”對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推進新課
師生合作探究:
〈博士當乞丐放棄的是公民的責任〉(解決難點問題:成長帶來責任。)
活動一:〈博士當乞丐放棄的是公民的責任〉
天下奇事,博士行乞。不知內情的人會以為這是行為藝術,又或是社會對人才的浪費。可惜,畢業于南京某名牌大學的陳博士,卻是出于“不想為生活所累,只想過一種最簡單的生活”而選擇當乞丐。 當然,他有選擇過乞討生活的自由,但是,看著一個原本應該而且也能夠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并承擔責任的博士先生,選擇了犧牲尊嚴博人同情的流離生活,我以為,所放棄的不是別的,而是公民責任。
要建設現代社會,每一個合法公民都應當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我沒有批評過賣肉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也沒有批評過賣蛋的復旦畢業生顧澄勇,更沒有批評過當“垃圾王”的同濟大學研究生高志軍,相反,對北師大教授擺小攤為兒子治病從內心里贊譽,因為他們的行為發生,各自有各自的緣由,各自有各自的理想,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履行著他們的公民責任。這一切,都和當乞丐的陳博士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他已經逾越了自食其力的倫理底線。
師:指導學生對這故事進行討論。讓學生思考問題, 分別分析,這事是什么性質,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師: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事例,指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的錯誤。
活動二:(課件展示)《公民的責任》
在“非典”(sars)肆虐的日子里,每一位堅守崗位的醫護工作者都經歷了從未有過的沉重、痛苦、壓抑和無奈。死亡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威脅著他們的寶貴生命,可是他們沒有退縮,他們反而勇往直前英勇抗擊著“非典”(sars)病魔。他們也有家庭,他們的親人同樣在“非典”(sars)病魔的威脅之下。他們或是好父親、好母親,或是好丈夫、好妻子,或是好兒子、好女兒,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保護自己的家人免于“非典”(sars)的威脅。但是,祖國更需要他們,那些不幸罹患“非典”(sars)的病人更需要他們,他們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家人,投入到抗擊“非典”(sars)的戰役中。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以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國家利益,保護了人民的幸福不受侵害。 “非典”(sars)對于我們而言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在這樣的一種危機中不能明確作為一個公民所應該肩負的責任。在這一場危機中,我們更應該挺身而出,肩負起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履行的責任。
師:醫生、護士在“非典”中的表現,說明他們有什么意識?
師:責任意識有時是你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同時它也是一個公民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美人格的一部分。是道義上的責任。
走進生活(目的是學會運用所學道理)
活動三:課件展示《不要放棄公民的責任》
我們從來不知道火車票的價格中包含有2%強制保險,如果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黃金榮先生準備和鐵老大打一場官司,我們怕還一直蒙在鼓里。 厲害,一百塊錢的票多收兩元,一個黃金周有三千多萬人次乘火車出行,就算一張票只多收兩元,三千萬人次就多收六千萬,更何況平均起來,一張票肯定不只多收兩元,粗略一估算,一個黃金周就可以多出上億的進帳 ,這一年得多收多少?
打官司是一個公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的體現。大多數人打官司是一個公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的體現。大多數人都在抱怨社會不公,牢騷滿腹,但是大多數人也都在不公之下退縮和逃避,有的找關系托門路終于成為不公平現狀的得利者,有的盤算一下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少,劃不來。有的想,我不是勇者,見義勇為的事自有別人愿意做,由他們做好了。還有的想,體制有問題,政府有問題,該向體制開刀,向政府部門問責,至于我們個人,螳臂當車,有什么用。在這樣的人心之下,黃金榮打官司的勇氣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了。在很多時候,我們放棄了公民責任,理由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合情合理的在他們責怪政府有關部門不負責任的同時,他們也放棄了他們的責任。 活動過程:
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材料
第二步,讓學生以“黃金榮要不要打官司”作為辯題,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做辨論。
第三步,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要勇于承擔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第四步:教師總結
以辯論的形式來解決如何承擔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責任。使本課的重點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辯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給他們辯論的技巧,并給弱勢的一方及時的鼓勁,使辯論能夠有序并且激烈地進行下去。
反思生活:
師:說責任對我們來說是負擔也有人說責任是我們成人的動力,你是怎么認為的?
生:閱讀感悟,引伸拓展:
課件展示《有關責任的名言》有關責任的名言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于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
一切責任的第一條:"不要成為懦夫."
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教學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由于本節課主要是以活動的形式展示學習的內容,所以課堂小結更須注重同學們討論及在辯論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表揚一些表現突出者,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主動地參與。
而作業的布置則依照本節課的安排:
1.請結合自己實際說說作為青少年學生的責任。
2.對照自身的實際,如何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