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有肩就得挑擔子
在責任中長大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讓學生懂得做人必須負責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責任意識是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中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心理品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之一。
2.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3.理解由于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系,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懂得人在少年階段的基本責任
4.懂得如何培養責任感,鍛煉和增強自己的負責任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不想長大
什么時候我們才算長大呢?
-------臉上開始長青春痘了
-------上高中了
-------學會吸煙喝酒了
-------大學畢業了
-------成家立業了
當我們現在很多人個子長高了,獨立意識增強了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說:我長大了!這些是長大成人的標志嗎?
長大——自然人的成長發育
成人——社會人的成熟 (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
結論: 為什么人不想長大?——長大意味著責任
責任可以逃避嗎?————責任是成人的標志,公民的義務
師: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標志,你挑過什么樣的“擔子”?請填寫下表p89頁
師:民間有兩句話,一句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另一句是“長大不成人”對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推進新課
師生合作探究:
〈博士當乞丐放棄的是公民的責任〉(解決難點問題:成長帶來責任。)
活動一:〈博士當乞丐放棄的是公民的責任〉
天下奇事,博士行乞。不知內情的人會以為這是行為藝術,又或是社會對人才的浪費?上В厴I于南京某名牌大學的陳博士,卻是出于“不想為生活所累,只想過一種最簡單的生活”而選擇當乞丐。 當然,他有選擇過乞討生活的自由,但是,看著一個原本應該而且也能夠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并承擔責任的博士先生,選擇了犧牲尊嚴博人同情的流離生活,我以為,所放棄的不是別的,而是公民責任。
要建設現代社會,每一個合法公民都應當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我沒有批評過賣肉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也沒有批評過賣蛋的復旦畢業生顧澄勇,更沒有批評過當“垃圾王”的同濟大學研究生高志軍,相反,對北師大教授擺小攤為兒子治病從內心里贊譽,因為他們的行為發生,各自有各自的緣由,各自有各自的理想,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履行著他們的公民責任。這一切,都和當乞丐的陳博士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他已經逾越了自食其力的倫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