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下冊期末總復習
第七節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
1.海拔和相對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各種地形。
(1)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線密集處表示陡坡。 (3)等高線稀疏處表示緩坡。 (4)等高線重疊處表示懸崖。 (5)等高線內部呈很小的封閉曲線,并且由外向內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內部很小的封閉曲線表示山頂。 (6)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為鞍部(即等高線突出的部位相對稱的地方)。 (7)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山脊水向兩側分流)。(9)等高線內部呈很小的封閉曲線,并且由外向內,海拔降低,表示洼地。
4.地形的變化 (1)內力作用: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階段性。
地殼運動 褶皺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斷層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強烈釋放,能在短時間內使局部地形發生急劇變化
(2)外力作用:能量來源于太陽能,它能使地表趨于平坦,具有廣泛性和持續性。
表現形式:風、流水、波浪、冰川作用, 侵蝕——高山削低 搬運
堆積——低谷填平
(3)地形是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但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占優勢。
課后
反思
教 案 總第(92)課時
課 題 日 期
課程資源的準備
教 學 預 設
1、軟流層位于下列地球內部結構的哪個部位
a、地殼中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幔頂部
2、由巖石組成的地球內部結構包括
a、地殼和地幔頂部 b、地殼和上地幔 c、上地幔和下地幔 d、下地幔和外地核
3、下列自然現象可以反映 地殼變動信息的是
①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生物活動遺跡
②華山北坡大斷崖③喜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④采石場上有彎曲的巖層
4、關于火山敘述正確的是:
a、 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之一,火山的外部形態和火山活動的特點是相似的
b、 維蘇威火山、富士山都是死活山火山噴發的巖漿來自地殼
d、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會淹沒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5、圖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確的是: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線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線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線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線
7、關于板塊構造學說正確的是:
①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有魏格納創建的
② 板塊構造學說是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