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
教學
目標
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區別溶液、懸濁液、乳濁液。
2、了解溶液的組成,學會分析溶液中的溶劑和溶質。
3、了解及其他常見的溶劑。
重點
難點
分析 重點:物質的溶解性
難點:溶解的概念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實驗:固體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等
教 、學 預 設 調 控 對 策
【引入】
生活中,將蔗糖放入水中,發現蔗糖 ,水變成了 ,說明,蔗糖 在 中了。通過實驗還會發現許多物質能溶解在其它物質了。
【實驗】
1、將深紫色的高錳酸鉀(或硫酸銅)晶體放如水中,有什么現象?
――高錳酸鉀固體不見了,得到深紫色的液體
2、將固體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又有什么現象?
――碘消失,得到暗黃的液體
結論:高錳酸鉀固體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一、溶液
1、溶質:象蔗糖、食鹽、高錳酸鉀等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
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如水、酒精等,水是較好的溶劑,許多物質能溶在其中)
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質(碘酒、高錳酸鉀溶液、糖水、鹽水)
【思考】以上溶質是固體或液體,那么溶質可否是氣體呢?
――可以。舉例: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泉水中溶有礦物質外,還溶有氧氣、二氧化碳等。
【思考】: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質嗎?
――不是,果汁中已經溶有許多物質,本身就是溶液
2、河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質,能用來養魚。冷開水不能養魚,澆花花不開,又是為什么?
――河水中溶有礦物質,還溶有氧氣等,冷開水中的氧氣、礦物質很少,不能提供魚生活所必需得物質。
二、懸濁液、乳濁液、混合物
【實驗】準備一杯泥漿水,一杯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觀察,讓學生描述現象
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形成的物質。
有些藥水如“鋇餐”服用時需要搖勻,液體會變得混濁不透明,就是懸濁液
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體里形成的物質。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時間長一些,會出現一層白色油脂。這就是乳濁液。
3、混合物:有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樣的物質,它們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懸濁液、乳濁液都是混合物。
【師】:將泥漿水、牛奶與高錳酸鉀水溶液、蔗糖溶液情況比較,能不能說出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區別與聯系?
【實驗】p30物質的混合,把洗衣粉、味精、色拉油、粉筆灰等分別放入4個裝有清水的小燒杯中。用放大鏡觀察并記錄現象,再用玻璃棒攪拌、靜置。請學生敘述現象,找出各自的特點:味精不斷地向水中擴散,溶解在水中。洗衣粉和色拉油與水形成的混合物渾濁、不均勻,靜置后分層.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討論后得出:
物質 懸濁液 乳濁液 溶液
是否透明 不透明 混濁 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