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和地圖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儀上的兩極、經線、經度、本初子午線、東西半球劃分,了解地球儀上的赤道、緯線、緯度、南北半球劃分、高中低緯度劃分,了解經線、緯線表示的方向、經緯網及其作用。
2.學會制作小型地球儀。
3.知道地圖是地理事物縮小在平面上的圖形,了解地圖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圖類型及作用,學會使用常用的地圖,學會繪制簡單平面示意圖。
二、教學安排: 本節建議3課時。
三、教學準備:
地球儀(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地球公轉影像片、與課本上的圖3—12、圖3—12、圖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圖、杭州市區交通圖,地圖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會亮的燈、經緯網地球儀和白紙屏),
四、教學過程設計:
基本按照課本的順序展現,采用啟發式、講解式、比較法等多種教法綜合應用的方式進行教學。
五、對本節課提出一些建議:
本節課的內容在社會課中已經有講述,所以可以有適當的擴充。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靜止的,它是在不停的運動著,所以毛澤東曾有過“坐地日行八萬里”的詩句。地球這么大,要學習、研究和利用它,我們就必須借助工具——地球儀。
〖板書〗(一)地軸、兩極和赤道
1.展示地球儀。
請學生上講臺來看地球儀,然后提問: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提問:
①地球儀上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② “地球儀是否裝斜了”?
(地球儀傾斜裝置是因為地球是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的,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度的交角)。在討論問題后,較為自然的提出地軸、兩極和赤道,并且得出它們的概念。
3.播放地球公轉影像片,加深學生對于“地球儀傾斜裝置是因為地球是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的,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度的交角”的認識。
〖板書〗(二)經線和緯線
1.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為什么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 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稱為什么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么,經線如何組成一個經線圈?
(5) 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么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以后,代表發言,全班總結。
學生填表:
經 線 緯 線
定 義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 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圓弧狀況 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 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
長 度 每一條經線長度都相等 就半球來說,每一條緯線長度都不相等;就全球來說,緯度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2.繼續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線?(無數條)。為了區別出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規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經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線,由0度經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為東經度和西經度。 觀察0度和18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同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哪一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 哪一個小?(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線組成的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