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和地圖
〖板書〗(三)經緯網
1.已知某點的經緯度,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到該地點
2.據圖中的某點的位置。寫出經緯度
知識擴充:
(經線和緯線的意義:經線和緯線除了是一種記錄位置的網格之外,其實具有一些地理意義。以經度而言,同一條經線上的所有地區,它們看到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它們的本身時間是相同的。地球自轉一周是24小時,亦即每小時自轉了15度,例如:就經度而言,日本的東京是在臺北東邊,經度相差大約30度,所以二地的時間差距是二個小時,當臺北是早上八點時,東京已經是早上十點了。緯度的大小也有地理意義,一個地區的緯度大小影響到該地區的氣候,越靠近南北極的地方,氣候越冷,農作物的生長季節也比較短,這些應該都屬于生活上的一些基本知識。有了這些經緯的定義之后,測量學者便可以經由測量界定出地面上任何現象的坐標,將它們登錄下來。如果我們以一個圓球來代表地球,并且在上面劃上經緯的網格,那么我們可以將測量所得的各種海岸線邊界、國界、河川、湖泊界線,轉繪到球面上)
第二課時:
導入: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為了不迷路,我們往往需要一個工具——地圖。
〖板書〗(一)地圖
1.地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尋找地理事物,確定地理位置)
2.那么地球儀可以完成地圖的作用嗎?(可以)
3.為什么我們常用的是地圖,而不是地球儀?(地圖攜帶方便)
〖板書〗(二)地圖的制作原理
1.請學生閱讀課本87頁。
2.閱讀后,請學生來進行繪制地圖原理的操作。
〖板書〗(三)地圖的三要素
出示課本上的圖3—11、圖3—12、圖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圖、杭州市區交通圖。
1.分別在與課本上的圖3—11、圖3—12、圖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圖進行位置指認的提問或小競賽。
2.請幾位學生在杭州市區交通圖上指出自己家的位置。
3.對比觀察四圖的共同點。
(引導學生得出地圖的三要素,結合課本介紹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注意:
○1在分析比例尺時,應引導學生注意比例尺是表示線狀地理事物縮小的程度。中國政區圖中的比例尺的含義是圖上單位線段長度表示的 實際距離為450千米;光明中學社區平面圖中的比例尺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50米。應特別指出的是,數字式地圖比例尺其分子、分母的單位都是厘米,計算實際距離時應轉化成米或千米。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例尺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5 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大。結合教科書內容介紹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表示范圍大小、描述內容詳略的關系,同時可補充分析遙感照片精確程度與地圖制作中比例尺大小的關系。
○2在分析地圖上的方向時,通過觀察討論和繪圖練習,讓學生主動探討,例如:先請一位同學上講臺,指出掛圖中的八個方向;然后每組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繪圖,示意用指向標確定方向;再每組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繪圖,示意在經緯網上確定方向。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關于圖例的教學可采取學生繪出常見圖例相互辨認的方法進行。對非常見圖例,可以組織學生自己設計,如學校中的實驗樓、圖書館、綠地、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