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儀》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示意圖;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記住南北半球的劃分,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南北半球。
4.通過講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自然界物質運動與變化的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緯度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3.南、北半球的劃分。
教學難點:緯度的劃分。
教具:地球儀、投影儀、自制投影片、經緯儀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和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板書)
第一章 地 球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看圖)看地球衛星照片(課本封底彩頁)指出地球形狀是球體。
(出示投影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講述)眾所周知,地球是個球體,但是古代人卻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后來人們逐漸發現,有很多自然現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圓的,特別是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狀。現在,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球狀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現象證明地球是圓的?
(出示投影片:人們從海邊觀察船從遠處駛來或船離岸遠去的現象)
(板書)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個球體
(提問)地球是個球體,但它是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呢?
(看圖)看《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示意圖》
(談話)地球半徑是否等長?(結論:不等長,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所以,地球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
(板書)2.地球是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講述)由于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其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