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科學教案 > 初中科學教案 > 熔化和凝固(通用17篇)

熔化和凝固

發布時間:2023-08-13

熔化和凝固(通用17篇)

熔化和凝固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時間/min

  0

  1

  2

  3

  4

  5

  …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個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

  分析和論證:在圖2和圖3的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根據你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說明: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只管。所以各門科學都常用它。

  評估: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與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寫出實驗報告。

  說明:1、這個方案適合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2、實驗時,讓少數小組觀察蠟的熔化過程,多數小組觀察海波的熔化過程。實驗小組每個同學要有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報時間,專人負責觀察溫度和照顧儀器,專人負責記錄等。

  3.實驗開始前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4.由于本實驗所需時間較長,(最快觀察一個過程也要10min),還由于海波凝固過程中會發生過冷現象,建議只觀察熔化過程,不觀察凝固過程。

  方案二:

  本方案適應儀器較少、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校。

  準備兩套實驗儀器,一套觀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觀察松香(或蠟)的熔化。兩套實驗儀器放在講臺兩側。每套儀器都要有一人報時,二人讀溫度計示數,一人在黑板上記錄數據,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

  注意:采用此方案,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有學生參與觀察和數據記錄。實驗結束后,根據記錄在坐標紙上(或黑板上)畫出海波和松香(或蠟)的熔化區縣(溫度——時間圖像)。利用曲線來講熔點、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熔化吸熱。

  3.關于熔點和凝固點

  從分析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曲線入手(如果本課實驗得出的晶體熔化曲線不理想,可向學生講清楚另外分析一條理想的熔化圖像,學生可以接受),得出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置于什么叫晶體和非晶體,不必更多地講述,更不必講空間點陣結構。只要讓學生知道課本上說的那些晶體和非晶體即可。

  晶體和非晶體的凝固圖像,可以照課本上那樣講,即告訴學生從實驗得到課本圖4-9所示的曲線。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可讓學生討論“想象議議”的問題,認清課本圖4-9甲各線段表示溫度怎樣變化和物質處于什么狀態。而后講晶體、非晶體凝固的區別和凝固點。教師應明確,圖4-9甲不是圖4-8所示的海波熔化而又凝固示所得到的圖像,而是個相當理想的晶體凝固圖像。

  查數據表是學生應學會的一種技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察看課本上的“幾種物質的熔點”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

  【課題】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哪些是晶體,哪些是非晶體;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晶體和非晶體.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熔化和凝固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熔化和凝固 篇3

  【設計理念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從生活中的現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過實驗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點,總結規律,及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應用。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固體熔化時的特點,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利用實驗數據繪制圖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態變化,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區別物質的氣態、液態和固體三種形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

  (2)了解有沒有固定的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象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重點難點

  1.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晶體與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本質區別,進一步總結出不同物質熔化和凝固的規律。

  2.讓學生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在方格紙上描繪固體熔化圖象,根據圖象敘述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特點。

  【教學儀器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大燒杯、溫水、大試管、粉末萘、石蠟、溫度計、攪拌器、火柴。

  【教學模式】實驗探究模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講述:我們在小學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

  動畫展示:鐵礦石在高爐中熔化為鐵水,從高爐中倒出的鐵水凝固成鐵板;低溫度實驗室在低溫狀態下制得液態氧、氮和固態氧氮;不同季節、氣候下的水的狀態變化。

  引導歸納: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

  聯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里,水就會變成冰;把冰加入飲料中,冰從它們那里吸收熱量就變成了水。點燃的生日蠟燭的火焰旁邊,固態的蠟不斷地變成液態的蠟,一部分流下來的蠟滴很快又變成了固態的蠟。路橋施工人員把固態的瀝青加熱成液態,再把液態的瀝青澆在路面上,很快又變成固態。

  點明課題:科學上把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如冰變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如水結成冰。

  動畫展示:正在噴發的火山。(讓學生用以上的結論分析火山噴發的現象)

  引出問題:物質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條件?不同物質熔化和凝固的規律一樣嗎?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本課設計中用多媒體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從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猜想假設:熔化過程中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進行實驗:

  (1)四個同學為一組,選出一名同學作為組長,負責本組探究性學習,教師課前要對組長進行指導,交待實驗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注意事項,確保實驗能順利進行。每一組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探究兩種不同固體的熔化。

  (2)介紹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強調酒精燈和溫度計的用法。

  (3)第1小組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要求從68℃開始計時,實驗員每隔1分鐘報告一次溫度值和物質狀態,記錄員把數據填入記錄表,并在坐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第2小組探究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要求從50℃開始計時,實驗員每隔1分鐘報告一次溫度值和物質狀態,記錄員把數據填入記錄表,并在坐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

  動畫展示:如何用圖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數據。

  分析論證:各小組將描在坐標紙上的點連成一條曲線。根據圖象分析固體熔化時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小組評估: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級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設計意圖:固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學生常見現象之一,選擇這一內容讓學生參與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有利于體現“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新課程理念。

  第二部分:認識熔點和凝固點。

  對比研究:分析兩種不同固體的熔化曲線。

  得出結論:(1)一類固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晶體;如各種金屬、冰、海波等。另一類固體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非晶體;如松香、瀝青、玻璃等。

  (2)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

  (3)晶體凝固時也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知識擴展:讓學生閱讀小資料“幾種晶體的熔點”,體會不同晶體熔點不同,認識熔點是晶體的一種特性。同時記住冰的熔點是0℃,鎢的熔點最高。

  設計意圖: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圖象的方法來表示物理過程,教師應通過班級討論的方式,解釋清楚曲線上每一個點的含義,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圖象法是一種非常簡潔、有效地表示物理過程的方法,為今后使用圖象法學習物理打好基礎。

  第三部分:認識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歸納總結:晶體與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

  逆向思維:從冰吸熱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變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讓學生根據物質熔化的規律推理出物質凝固的規律: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在凝固時都要放熱;晶體凝固時放出熱量,但溫度不變,非晶體凝固時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聯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保護菜不被凍壞。

  前沿科技: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把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學以致用:請同學解釋“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俗語中包含的科學道理。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科學想像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本部分從設計上啟發學生應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學習,并緊密的聯系前沿科技,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三)課堂小結

  基本概念: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3)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4)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5)非晶體: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6)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基本規律:

  (1)晶體熔化的條件: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繼續吸熱。

  (2)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物質的熔點不同。

  (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基本技能:

  (1)酒精燈、溫度計的使用技能。

  (2)組裝垂直組合實驗器材的技能。

  基本方法:

  利用實驗數據繪制圖象來分析問題的方法

  (四)板書設計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萘在熔化的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2.松香在熔化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溫度逐漸上升。

  3.認識固體熔化曲線。

  三、熔點和凝固點:

  1. 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2.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3.非晶體: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4.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5.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物質的熔點不同。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任何物質熔化都要吸收熱量,凝固都要放出熱量。

  (五)作業設計

  1.如圖所示,為某種晶體熔化過程的圖象。由圖可知,該晶體的熔點為________,熔化過程用了________min,該晶體可能是________。

  2.有兩個同學研究海波和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他們在實驗中觀察到,海波第5 min開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畢;石蠟第2min開始變軟,第12min全部熔化完畢。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蠟的溫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3

  65

  請你對以上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題:

  (1)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2.(1)海波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2)石蠟熔化時溫度不斷上升;3.冰。

熔化和凝固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熔化和凝固 篇5

  第三節 (2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 ℃。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 140 ℃。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 140 ℃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 ℃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 ℃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 ℃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 ℃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 ℃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 ℃,在氣溫低于-39 ℃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 ℃。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 ℃,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曲線可知,非晶體的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 ℃?(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 ℃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 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純度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溫水,溫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由于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教學,采用海波自白這種擬人化的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不妨一試。

熔化和凝固 篇6

  5.2    熔化和凝固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          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知道一些物質的熔點。

   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

            認識熔化是吸熱過程,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2.過程與方法

            感知發生熔化和凝固的條件

            區別晶體和非晶體,感悟物質世界的美麗多姿。

            經歷固體熔化的實驗探究過程,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         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學習根據實驗數據做出物理圖像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         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有關注環境溫度的意識。

            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相結合。

            關注自然現象,產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是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本節難點是實驗數據的圖像轉換方法。

  三、   教學過程

  1. 認識晶體

  學生對將固體區別為晶體和非晶體認識不足,教師應著力調動學生的觀察積累,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圖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見晶體和非晶體的實物、模型、圖片資源,首先讓學生建立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宏觀依據——形狀規則與否的概念,初步認識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2. 實驗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不宜將本板塊變為演示,要舍得投入時間,引領學生經歷固體(含晶體與非晶體)熔化的實驗探究全過程,初步領略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這也是課時安排建議本節2課時的主要原因。

  (1)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晶體和非晶體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加工工藝,猜想到它們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規律;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探究問題:熔化是在什么條件下發生的?熔化過程有什么特點?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規律究竟有什么不同?

  (2)為了研究提出的問題,重要的是組織學生討論,制訂出分工合理、實用高效的探究討劃和實驗設計方案。

  各組首先應選取一種晶體、一種非晶體作為對比研究對象;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各組所選研究對象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規律,自然需要將研究對象熔化,怎樣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需要觀測記錄哪些數據和現象?需要什么實驗器材或儀器?要否自己尋找或自制?這些都不要教師給定。這些問題需要師生討論,達成共識,并要有所約定。例如,各組達成借助酒精燈加熱晶體和非晶體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約定定時(例如每隔30s)記錄加熱過程中晶體和非晶體的溫度,并確認當時研究對象的狀態,直到熔化持續一段時間為止。至于各組探討的具體問題,例如,停止加熱后,熔化情況怎樣?是選取冰和蠟,還是選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別的作為研究對象?是用水浴法加熱,還是直接加熱?都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需知:規范完美的科學探究純屬理想模型,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組織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組探究過程的差異應視為寶貴的課程和教學資源,使得合作交流、討論評估更具實際價值。

  (3)在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過程中,應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①進一步鞏固使用酒精燈或無煙臘加熱物體的規范要求。

  ②了解實驗室常用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構造特點、溫度范圍及分度值。

  ③學會測量溫度,知道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

  •確認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量的物體充分接觸。

  •當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仍需和被測物體接觸(體溫計除外)。

  •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④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需要知道它們熔化過程中的溫度。如何使待熔化物體均勻受熱、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待熔化固體充分接觸呢?怎樣使待熔化固體緩慢熔化,以便觀察和測量呢?

  •待熔固體應為細粒或粉末狀。

  •盛裝待熔固體的試管應較細,以增大受熱面積。裝入試管中的待熔固體應適量(過少,則熔化過程太短,不利觀測;過多,則受熱不均勻)。

  •優選間接加熱(例如水浴)法,并用兩枚溫度計同監測試管內外的溫度,調整控制熱源加熱力度,使內外溫差保持在2~3℃左右。

  •建議學生先做非晶體熔化實驗,再做晶體熔化實驗。用意有二:前者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夠對后者產生更強列的印象和反差。

  ⑤指導學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4)在數據處理、討論交流和評估環節,教師的主要工作應集中于:

  ①激活學生尋找和比較數據規律的需要。

  ②幫助學生回顧數學上描點作圖的一般方法及其優點,指導學生在方格紙上描畫物質熔化曲線。

  ③熱情支持學生的附加探究實驗,允許學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實驗,以便擴大交流和評估成果。

  ④為學生提供討論和評估的必要物質條件,例如,提供視頻展臺或實物投影儀,用以展示各組所得熔化曲線和數據記錄表格。

  ⑤實驗結論不宜絕對化。為了達成共識,應組織學生對比分析、總結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過程,歸納出二者的同異點,總結出晶體熔化的兩個必要條件:①達到熔點;②繼續加熱(吸收熱量)。

  (5)得出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后,教師可予以擴展。

  ①給出熔點概念。指出熔點是晶體物質的基本屬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產和技術上,許多現象和應用都與熔點有關。

  ②引導學生用分子動理論初步解釋熔化的吸熱過程。

  ③介紹常見物質的熔點,使學生對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記住冰的熔點。

  3.液體的凝固

  (1)列舉生活、生產、技術上的液體凝固實例。例如,水結成冰,塑料顆粒熔化后注入鋼模冷卻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狀態下的玻璃軋制成玻璃板……

  (2)凝固過程和凝固曲線。引導學生對比冰(晶體)熔化過程的三個階段,采用類比的方法,分析水(液體)凝固過程的三個階段的吸放熱特點和溫度變化特點。要明確:雖然同種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但兩種曲線卻具有不同的物理含義。同時總結歸納出熔融狀態下的晶體凝固的兩個必要條件:①達到凝固點;②放出熱量。還應對比分析熔融狀態下的晶體與非晶體的凝固過程的異同點。使學生獲得相對完整的固液變化的認識。

  為了同一目的,建議布置課外實驗探究活動:利用冰箱設計實驗,研究水的凝固過程并畫出水的凝固圖像。

  (3)組織學生綜合運用熔化和凝固規律,特別是聯系§5.1自我評價中的屋檐上冰錐的形成過程,交流討論教科書有關“火山爆發后”內容,要求學生做到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必要的推理分析。

  熔巖在流淌過程中,將因向周圍放熱而導致溫度不斷降低。雖然剛從火山口噴出時巖漿溫度相同,但凝固點(熔點)高的礦物巖漿將首先凝固,這些凝固的礦物要么沉積下來,要么隨未凝固的巖漿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巖漿均在火山口周圍依山傍勢凝固。基本上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白云母、石英排列。

  三、發展空間

  (一)“自我評價”參考答案

  1.0℃,bc段

  2.非晶體

  (二)“家庭實驗室”指導

  吊冰游戲:鹽的熔點高于冰的熔點。冰上撒些鹽,因鹽的溫度高于0℃,致使局部冰面熔化,鹽溶化在水中吸熱,使繩子周圍冰面上熔化的冰重新凝固,故而幾秒鐘后就能用繩子把冰吊起來。

  類似的,可做“復凝”游戲:將一塊冰置于桌面上,把兩端懸掛重錘的細線橫置于冰塊上表面,則可見細線緩慢切過冰塊落至桌面,而冰塊仍是“堅冰”一塊,依稀還可找到細線“切豆腐”的痕跡,但“豆腐”重新又連成一片。這是利用冰在壓力下熔點提高的特性實現的。

  晶體花園:水在蒸發過程中吸熱,將加速食鹽水的凝固,由于瓦片放置和色素沉著,碗中各處食鹽結晶析出的形狀殊異,因而生成漂亮的“晶體花園”。

  (三)“物理在線”和“走向社會”指導

  太空材料:組織學生下載網上信息或去圖書館查找資料,走訪專家學者,集中討論以下問題:(1)什么是太空材料?(2)太空材料成本昂貴,為什么要制選太空材料?(3)你希望太空實驗工廠制造什么新的材料?說說你的設想。

熔化和凝固 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熔化和凝固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時間/min

  0

  1

  2

  3

  4

  5

  …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個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

  分析和論證:在圖2和圖3的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根據你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說明: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只管。所以各門科學都常用它。

  評估: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與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寫出實驗報告。

  說明:1、這個方案適合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2、實驗時,讓少數小組觀察蠟的熔化過程,多數小組觀察海波的熔化過程。實驗小組每個同學要有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報時間,專人負責觀察溫度和照顧儀器,專人負責記錄等。

  3.實驗開始前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4.由于本實驗所需時間較長,(最快觀察一個過程也要10min),還由于海波凝固過程中會發生過冷現象,建議只觀察熔化過程,不觀察凝固過程。

  方案二:

  本方案適應儀器較少、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校。

  準備兩套實驗儀器,一套觀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觀察松香(或蠟)的熔化。兩套實驗儀器放在講臺兩側。每套儀器都要有一人報時,二人讀溫度計示數,一人在黑板上記錄數據,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

  注意:采用此方案,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有學生參與觀察和數據記錄。實驗結束后,根據記錄在坐標紙上(或黑板上)畫出海波和松香(或蠟)的熔化區縣(溫度——時間圖像)。利用曲線來講熔點、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熔化吸熱。

  3.關于熔點和凝固點

  從分析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曲線入手(如果本課實驗得出的晶體熔化曲線不理想,可向學生講清楚另外分析一條理想的熔化圖像,學生可以接受),得出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置于什么叫晶體和非晶體,不必更多地講述,更不必講空間點陣結構。只要讓學生知道課本上說的那些晶體和非晶體即可。

  晶體和非晶體的凝固圖像,可以照課本上那樣講,即告訴學生從實驗得到課本圖4-9所示的曲線。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可讓學生討論“想象議議”的問題,認清課本圖4-9甲各線段表示溫度怎樣變化和物質處于什么狀態。而后講晶體、非晶體凝固的區別和凝固點。教師應明確,圖4-9甲不是圖4-8所示的海波熔化而又凝固示所得到的圖像,而是個相當理想的晶體凝固圖像。

  查數據表是學生應學會的一種技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察看課本上的“幾種物質的熔點”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

  【課題】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哪些是晶體,哪些是非晶體;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晶體和非晶體.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熔化和凝固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熔化和凝固 篇9

  第三節 (2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 ℃。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 140 ℃。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 140 ℃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 ℃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 ℃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 ℃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 ℃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 ℃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 ℃,在氣溫低于-39 ℃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 ℃。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 ℃,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曲線可知,非晶體的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 ℃?(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 ℃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 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純度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溫水,溫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由于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教學,采用海波自白這種擬人化的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不妨一試。

熔化和凝固 篇10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熔化和凝固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了解熔化和凝固現象

  (2)通過實驗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2.科學探索要求

  運用實驗區別晶體和非晶體,并能通過圖象區別

  3.情感、態度與價值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

  (2)體會觀察,實驗是學習科學知識的基本方法

  (3)初步學會相互合作,并養成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熔化過程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   熔化實驗,熔化曲線意義

  教學安排   本節建議1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周圍的世界與變化中的物質息息相關。我們在小學中已經學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固態。炎炎夏日當你品嘗美味冰涼的棒冰時,是否發現物質(棒冰)的狀態在發生改變。(固態----液態)那是否關心過在這個全球都發熱的時代,冰川也在經受著考驗。(圖片)

  二、新課教學

  (一)介紹熔化和凝固

  以水為例:冰(固)-----水(液)的過程叫熔化;

  水(液)-----冰(固)的過程叫凝固。

  那么請問當你喝水時,有沒有想過“喝”巧克力呢?大家設計用簡單地方法“喝”

  到巧克力。(巧克力放在塑料杯中,放在熱水中預熱便可)(圖片)不僅是這幾種物質,其實在一定條件下,固態物質與液態物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二)熔化過程,熔化曲線

  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物質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條件?不同的物質熔化和凝固

  的規律一樣嗎?大家都清楚學習科學知識的基本方法是觀察、實驗。

  1.(圖片)實驗器材介紹:

  鐵架臺1套、酒精燈1個、石棉網1個、溫度計1支、燒杯1個、試管1個、攪拌

  器1個、海波、松香或石蠟、水、火柴等。

  2.介紹水浴法(為了使試管內物質受熱均勻,且較易控制溫度),石棉網。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并記錄海波和石蠟的熔化過程(做石蠟的小組可以少幾組)。

  實驗過程:

  學生4人一組。分工合作:一位同學負責攪拌;一位同學負責讀數,并觀察海波和

  石蠟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第四位同學負責記時。(實驗中,攪拌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4.學生將記錄的數據在班中交流,選擇2份典型的海波和石蠟熔化的數據,并由全

  體學生繪制出熔化曲線;

  5.分組討論:觀察實驗過程中或者觀察兩種物質的熔化曲線圖中你最感興趣的問題

  是什么?(請每小組舉至少一例)

  6.分析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由學生歸納通過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三)晶體和非晶體

  1.從海波和石蠟熔化的曲線圖入手,比較海波和石蠟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相同:都要吸熱;不同點:是否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2.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分析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ab段海波是固態,溫度上升)

  (2)bc段,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bc段時間里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

  (3)cd段,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cd段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溫度繼續上升)

  再觀察分析海波的熔化曲線圖,引導學生說出熔點的概念;并對照石蠟圖象,引導學生歸納晶體和非晶體的概念。

  (4)了解冰的熔點是0,分析熔點意義;(冰在0時開始溶化,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分析熔點表,討論歸納出固、液、氣熔點的分布情況大致是固體熔點》液體熔點》氣體熔點。強調熔點是晶體的一種特性,不同的晶體的熔點不相同。提示學生注意幾種特殊的物質。(如酒精和煤油)

  (四)凝固與凝固點

  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凝固過程都要放出熱量。晶體有固定的凝固點,同一晶體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

  (五)實戰練習

  1.在南極長城站附近,氣溫常達—40以下,在那里測量氣溫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煤油溫度計?為什么?

  2.介紹鐵水變成鑄鐵的過程,請問鋁做的容器能否盛放鐵水,鉛水呢?為什么?

  三、小結

  四、作業

  《熔化和凝固》課前調查和學習反思

  課前調查

  班級  姓名 

  關于熔化和凝固,我知道------- 

  關于熔化和凝固,你還想知道-------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很有用,例如------ 

  學習反思

  1、 請你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學習,好嗎?

  本節課你感興趣嗎? 

  你今天盡力了嗎? 

  你有沒有跟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請你給自己打分

  (滿分100分) (1)給自己打的分數: (  )

  (2)扣分原因:

  2、 教師寄語

  3、 找個同學,請他給你寫一句話:

  簽名

  4、 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句話:

熔化和凝固 篇12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時間/min

  0

  1

  2

  3

  4

  5

  …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個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

  分析和論證:在圖2和圖3的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根據你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說明: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只管。所以各門科學都常用它。

  評估: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與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寫出實驗報告。

  說明:1、這個方案適合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2、實驗時,讓少數小組觀察蠟的熔化過程,多數小組觀察海波的熔化過程。實驗小組每個同學要有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報時間,專人負責觀察溫度和照顧儀器,專人負責記錄等。

  3.實驗開始前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4.由于本實驗所需時間較長,(最快觀察一個過程也要10min),還由于海波凝固過程中會發生過冷現象,建議只觀察熔化過程,不觀察凝固過程。

  方案二:

  本方案適應儀器較少、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校。

  準備兩套實驗儀器,一套觀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觀察松香(或蠟)的熔化。兩套實驗儀器放在講臺兩側。每套儀器都要有一人報時,二人讀溫度計示數,一人在黑板上記錄數據,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

  注意:采用此方案,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有學生參與觀察和數據記錄。實驗結束后,根據記錄在坐標紙上(或黑板上)畫出海波和松香(或蠟)的熔化區縣(溫度——時間圖像)。利用曲線來講熔點、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熔化吸熱。

  3.關于熔點和凝固點

  從分析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曲線入手(如果本課實驗得出的晶體熔化曲線不理想,可向學生講清楚另外分析一條理想的熔化圖像,學生可以接受),得出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置于什么叫晶體和非晶體,不必更多地講述,更不必講空間點陣結構。只要讓學生知道課本上說的那些晶體和非晶體即可。

  晶體和非晶體的凝固圖像,可以照課本上那樣講,即告訴學生從實驗得到課本圖4-9所示的曲線。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可讓學生討論“想象議議”的問題,認清課本圖4-9甲各線段表示溫度怎樣變化和物質處于什么狀態。而后講晶體、非晶體凝固的區別和凝固點。教師應明確,圖4-9甲不是圖4-8所示的海波熔化而又凝固示所得到的圖像,而是個相當理想的晶體凝固圖像。

  查數據表是學生應學會的一種技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察看課本上的“幾種物質的熔點”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

  【課題】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哪些是晶體,哪些是非晶體;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晶體和非晶體.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熔化和凝固 篇13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系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  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  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熔化和凝固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么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熔化和凝固 篇14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熔化和凝固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 ℃。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 140 ℃。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 140 ℃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 ℃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 ℃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 ℃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 ℃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 ℃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 ℃,在氣溫低于-39 ℃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 ℃。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 ℃,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熔化和凝固。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可知,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 ℃?(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 ℃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 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純度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溫水,溫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由于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教學,采用海波自白這種擬人化的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不妨一試。

熔化和凝固 篇15

  學習目標:

  1. 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學習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規律。

  學習難點: 正確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規律。

  教具學具: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石蠟、水、火柴、坐標紙、

  導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溫故知新:

  1.溫度是用來描述物體              的物理量。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_________ 性質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定為 0℃,把___________ 規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2)使用時應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物體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溫度計的示數________后方可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二)閱讀“物態變化”部分,思考完成以下內容,然后進行試驗。

  1.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嗎?               

  2.物態變化:物質由              變成              的過程。

  熔化:物質由      態變成      態。凝固:物質由      態變成      態。

  3.探究實驗:

  (1)實驗中溫度計的作用是:                                    

  (2)實驗中攪拌器的作用是:                                     

  (3)實驗中把試管放在燒杯中加熱的原因是:                       

  (4)進行試驗,記錄實驗數據: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5)分析和論證,利用數據作出圖像。

  溫度/℃              

  (6)探究、尋找規律,總結如下:

  海波和石蠟在融化前、融化中和融化后三階段的溫度特點為:

  (三)自主學習“熔點和凝固點”部分,完成以下內容。

  晶體:在熔化時溫度      ,晶體熔化的溫度叫       。

  1. 固體 

  非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斷        ,沒有熔點。

  2. 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        ,非晶體沒有       ,同一晶體的熔點與凝固點相同。溫馨提示:小資料中的一些熔點值要了解。

  小組討論“想想議議”部分并回答。

  (四)自主學習“熔點和凝固點”部分,完成以下內容。

  1. 熔化時      熱,凝固時     熱。

  2. 冰的熔點:                   

  二、自我小結: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我還有的疑惑是

  三、當堂訓練:

  必做題

  1.下列現象屬于什么物態變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鐵水澆入模子鑄成鐵件是:______。

  2.固體分晶體和________兩類。在松香、萘、冰、玻璃、鐵、蜂蠟中,屬于晶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學做某種物質熔化的實驗。當這種物質的溫度達到36℃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得到下面一組記錄數據:36℃、39℃、42℃、45℃、48℃、48℃、48℃、51℃、54℃、57℃這種物質是______體,這種物質是________。

  4.夏天喝飲料常加些冰塊,這種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右圖所示,0℃為該物質的_______(熔點、凝固點), 在在ab段物質處于_______狀態,cd段物質處于_________狀態,該物質的熔化過程是_____段,熔化共用了_____分鐘 ,此過程需不斷_______(吸熱、放熱),但溫度____________。

  選做題

  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    )

  a. -40℃的水銀變成0℃的水銀      b.冰變成水

  c. 食鹽放入水中化成鹽水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

  7.純凈的48℃的海波是:                                               (    )

  a.  液態      b.固態      c.固液混合      d.以上狀態都可能

  8.如圖所示四個物態變化的圖像中,屬于晶體熔化的圖像是                 (    )

  9.我國研制的一種聚乙烯材料,超過40℃時完全熔化,低于15℃時完全凝固.有人設計,把這種材料制成小顆粒,摻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墻板,在晝夜溫度變化大的地區用這種地板和墻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調節室溫的作用.請你解釋,這種設計的原理是什么?

  四、課堂作業

  課本p15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五、我的反思

熔化和凝固 篇16

  第三節 熔化和凝固(2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熔化和凝固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 ℃。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 140 ℃。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 140 ℃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 ℃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 ℃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 ℃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 ℃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 ℃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 ℃,在氣溫低于-39 ℃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 ℃。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 ℃,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熔化和凝固。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可知,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 ℃?(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 ℃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 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純度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溫水,溫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由于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教學,采用海波自白這種擬人化的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不妨一試。

熔化和凝固 篇17

  第三節 熔化和凝固(2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在小學自然常識課中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物體的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也往往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狀態的變化也屬于熱現象。

  二、進行新課

  1.熔化和凝固

  教師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春天來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態的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了液態等等,這些都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

  (學生回答)

  冬天到了,氣溫下降,湖面上的水結成冰;工廠的鑄造車間里,工人將鐵水澆在模子里,冷卻后,鐵水變成了固態的鑄件。

  我們把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剛才我們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結冰是凝固。鐵、鋁等金屬塊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是熔化,鐵水鑄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蠟、松香、瀝青、玻璃等物質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學生實驗:觀察海波的熔化。

  (1)講述實驗的做法

  各組的熔化實驗儀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體物質海波。

  將攪拌器和溫度計的玻璃泡插入試管里的海波粉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接觸試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試管放在大燒杯的水中,將燒杯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等水溫升至30℃以上時,用攪拌器不停地攪動,每隔半分鐘記錄一次海波的溫度,并觀察海波的狀態。最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

  (2)注意事項

  為了做好實驗,每組的三位同學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學攪動,一位同學讀數,并觀察海波的狀態,第三位同學記錄溫度和狀態。實驗中,攪動必須不停地進行,以保證海波受熱均勻。

  (3)學生操作,等各組的熔化過程完成后繼續加熱,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3.海波的熔化曲線的分析

  (教師選擇一個組的熔化曲線,請該組同學畫在黑板上)

  教師:其他各組的曲線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狀如圖所示。我們將這一曲線分為AB、BC和CD三段,請同學們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在這段曲線對應的一段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怎樣變化?(答: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固態,溫度升高)

  (2)在曲線上的哪一點海波開始熔化?(答:B點)

  (3)在BC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如何?溫度是否變化?這段時間是否對海波加熱?(答: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海波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共存。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左右不變。此時仍在繼續對海波加熱,即海波仍在吸熱)

  (4)在CD段對應的時間內海波是什么狀態?溫度如何變化?(答:海波的狀態是液態,海波已經熔化完畢,繼續加熱,海波的溫度升高)

  4.熔點

  教師: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體物質,如各種金屬、冰、固態酒精等,它們的熔化曲線都與海波的熔化曲線形狀相似,只是熔化時的溫度高低不同而已。這條熔化曲線反映了晶體物質熔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晶體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的,即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純海波的熔點是48 ℃。我們實驗用的海波不純,熔點低于48 ℃。

  5.凝固曲線

  教師:如果讓熔化了的海波冷卻,記下液態海波在冷卻凝固成晶體過程中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可得到凝固曲線近似下圖的形狀。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態,____熱(填"吸"或"放"),溫度______。

  (2)EF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3)FG段。海波的狀態是______,____熱,溫度______。

  教師:晶體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6.學生練習

  (1)讀物質的熔點表。請學生看課本上的熔點表。教師讀一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教師:鎢的熔點是3 140 ℃。鎢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3 140 ℃不變。

  (學生模仿教師讀幾種物質的熔點并加以解釋)

  (2)學生回答

  ①溫度是70 ℃的萘是____態。

  ②水在-5 ℃時是____態。

  ③鐵、銅、鋁在常溫下是____態。

  ④水銀在-30 ℃時是____態。

  ⑤酒精在-100 ℃時是____態。

  ⑥錫在232 ℃時是____態。

  ⑦中國北部的漠河冬季氣溫最低到-52.3℃,應選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為什么?(應選用酒精溫度計。因為酒精的凝固點是-117 ℃,在-52.3

  ℃的情況下,酒精是液態的。水銀的凝固點是-39 ℃,在氣溫低于-39 ℃時,水銀的固態的。所以水銀溫度計在冬季的漠河無法工作。)

  7.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

  教師:現在請大家結合熔化和凝固的實驗聽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問題。

  “我叫海波,我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48 ℃。現在我的體溫恰好是48 ℃,請你們告訴我,我是應該熔化,還是應該凝固呢?只要你們說得對,我就照你們說的辦。”

  (學生討論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點也是它的凝固點。此時海波是熔化還是凝固,關鍵要看海波是吸熱還是放熱。固態海波在溫度到達熔點時,吸熱則熔化。液態海波在溫度到這一溫度時,放熱則凝固。所以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8.學生實驗: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教師:物質除了晶體還有非晶體,松香、石蠟、玻璃等屬于非晶體。我們現在利用實驗研究石蠟的熔化和凝固。

  我們所用的實驗裝置還是剛才用過的裝置,實驗步驟也完全相同。

  (學生操作、實驗)

  教師:請一個組把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畫在黑板上。

  從石蠟的熔化和凝固曲線可知,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跟晶體不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石蠟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固態石蠟由硬變軟,然后再變為液態。凝固時放熱,石蠟由液態變為粘稠,然后由軟變硬,形成固態。

  三、歸納總結

  1.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有明顯的區別:晶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完成,這個溫度分別叫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但是不論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時都吸熱,凝固時都放熱。所以,晶體實現熔化的條件可概括為兩條: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吸熱。凝固的條件是溫度到達凝固點,同時要放熱。

  2.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什么是0 ℃?(學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態變化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畢,冰熔化時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另一種可能是尚未凝固完畢,溫度也應保持在凝固不變。所以冰水混合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為0

  ℃。

  (2)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話是什么道理?

  (學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時溫度保持在0 ℃不變,但是要吸熱。雪從空氣中吸熱,氣溫下降,所以化雪時更冷。

  3.北方的冬季較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人們將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四、作業 

  1.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2.習題3、4、5。

  (四)說明

  1.本節課文內容豐富,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重點應是熔點和凝固點及熔化吸熱和凝固放熱。建議安排好學生實驗,使學生充分認識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特點,對圖像分析得細致、透徹,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 是晶體熔化或凝固時,雖然伴隨有熱的得失,但是溫度不變。受初中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解,只要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現象,從事實出發,學生能記住這一事實即可。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學生實驗。實驗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海波的純度盡可能高。二是對海波開始加熱時,不要用溫水,溫水會使試管內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溫度還沒有達到48

  ℃。三是攪拌要及時、不停頓。由于海波是粉末狀,導熱性能差,只有不停攪拌才可望實驗成功。

  4.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的教學,采用海波自白這種擬人化的方法,頗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教師不妨一試。

熔化和凝固(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5.2    熔化和凝固

    5.2 熔化和凝固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1.知識與技能 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知道一些物質的熔點。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 認識熔化是吸熱過程,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 熔化和凝固

    第三節 (2課時)(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

  •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熔化和凝固

    第三節 (2課時)(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現象。 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的物理意義。 3.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區別。 4.知道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5.了解圖象在學習物理學中的作用。(二)教具 學生實驗,三人一組。...

  •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八年級物理第二章第三節《熔化和凝固》導學案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熔化和凝固是兩種重要的物態變化,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象。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學習的基礎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觀察,對這兩種現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 八年級上《熔化和凝固》導學案

    學習目標:1. 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 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建...

  • 初中科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女王 | 欧美国产大片 | a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美女超碰 | 日本在线播放视频 | 忘忧草在线影院www日本韩国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 | 亚洲一二三传媒有限公司 | 二区在线播放 | 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WWW国产内插视频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 一级做受毛片免费大片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 日本a级片一区二区 | 久色精品|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 免费国产高清 |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播放?看 | 久久国产伊人 | 免费观看成人欧美WWW色 |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1av换脸 |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 | 看黄色录像一级片 | 少妇淫交裸体视频 | 高清做爰免费无遮网站挡 |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爱爱一级|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色图网友自拍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中文 |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二区 |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黄色 | av中文字幕无码免费看 |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 超碰日本 |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 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