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精選3篇)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篇1
1、能說出流體的壓強和流速之間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并能用這一關系解釋有關現象。
2、了解液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的現象。
3、初步領略液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
教材
重點
難點 重點:流體的流速和流體的壓強的關系
難點:用流體的壓強和流體的流速關系解釋有關現象。
教具 課件
教學
方法 講授、討論、活動
教 學 過 程
一、引入課題
問題:液體和氣體都有流動性,統稱流體。當流體流動時它的壓強等于靜止時的壓強嗎?想知道,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探究實驗吧!
二、新課教學
實驗1:用兩手平拿一張,讓大半紙張自由下垂,用勁在紙的上面吹一口氣,觀察紙張將怎樣運動?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現象:紙向上飄起。
分析:即上方流動氣體的壓強減小,紙面下方靜止氣體的壓強不變。紙面上下形成壓強差。
結論:1.液體和氣體都有流動性,統稱流體。
2.流體的壓強與流速有一定關系。
實驗2:找兩張相同的薄紙,用手捏住兩張紙的一端,讓兩張紙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兩張紙保持平行。沿兩張紙的中間
向下吹氣時,猜測會出現的現象。試一試,結果與你的猜測相同嗎?
學生猜測:紙條會被氣流向兩邊吹開。
現象:當吹氣時,兩紙條反而向中間合攏。
分析:吹氣時紙條內側的氣體壓強變小,紙條外側的氣體壓強沒有發生變化;吹氣時與不吹氣時相比兩紙條內側的氣體的流速較大。可見,氣體流速的改變,改變了氣體的壓強;而且是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結論:3.當流體穩定流動時,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思考:在火車的站臺上,標有一道平行于鐵軌的直線。當列車駛過時,不允許旅客站在這條線內,以保證人體與鐵軌離開足夠的距離。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分析:行駛的火車和人之間的氣流速度大,壓強變小。人外側的大氣壓大于火車和人之間的氣壓。這種情況下,會使人大氣壓擠到火車前,這樣非常危險。
實驗3: 取飲料吸管一支,在離吸管三分之一處剪一個水平切口,從切口處折彎成直角,取一杯水(水面離杯口2-3厘米),把吸管短的一端放入水中,切口離水面2-3厘米,然后用嘴從長的那端用勁吹。猜想一下,
備注
會產生什么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現象:有水從切口噴灑而出。
分析:當用嘴從長的那端用勁吹時,吸管切口處的氣體流速大,切口處的壓強減小,而杯內水面上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壓強較大,杯子中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從切口噴灑而出。
閱讀p61 飛機機翼的升力,知道飛機起飛的動力的怎么產生的
三、隨堂練習
1.(p61)飛機是現代交通的重要工具,自從19xx年萊特兄弟用他們自己制造的飛機試飛以來,飛機以有了很大的發展。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主要靠飛機的機翼產生升力。機翼為什么會產生升力呢?
解釋:當飛機的螺旋槳高速旋轉時,或發動機向飛機尾部噴氣而向前運動時,飛機的邊上便會產生高速的氣流。由于機翼做成上側凸圓狀形,下側平面形狀,所以上方氣流比下方氣流要大得多,這樣飛機機翼下方受到向上的壓強就比機翼上方受到向下的壓強要大得多,這個壓強差使飛機得到一個向上的升力。
2.在19xx年秋季的一天,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遠洋輪之一“奧林匹克號”正在大海上航行,離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號”與它平行疾駛。突然,小軍艦偏離了航道,一個勁地向“奧林匹克號”沖去,結果與“奧林匹克號”相撞。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這次事故的原因嗎?
解釋:正在大海上航行的“奧林匹克號”,和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號”在100米左右的地方與它平行疾馳時,兩船之間的水流速度比兩船外圍的水流速度要大得多,兩船之間的壓強比外圍水對兩船的壓強要小,所以兩船會相互靠攏,導致相撞。因此,同方向高速平行行駛的船舶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四、小結
本節課主要講了液體的壓強和液體流速的關系,以及用液體的壓強和液體流速的關系對有關現象作初步解釋。
五.作業 備注
板書設計: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液體和氣體都有流動性,統稱流體。
2.當流體穩定流動時,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教學
后記
(反思)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篇2
一、說教材
(過渡句:備好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那么首先先來說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的第4節,其主要內容是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是本章的最后一節,學生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學習了液體壓強、大氣壓強等,這些都是流體靜止時壓強,本節是對于流體流動時的壓強進行研究的。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能夠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決,學好了本節課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二、說學情
(過渡句:新課改理念要求我們要“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那么在上一堂課之前分析學情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節課,學生對于物理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本節內容較為簡單,學生能夠輕松掌握,但是,學生在此時根據生活經驗會產生一定思維定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會多采用實驗、視頻等直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流體的概念;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并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經歷在生活中現象應用新知,提高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生活與物理之間的緊密聯系,獲得對科學的熱愛、親近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隨之確定了)
【重點】
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關系。
【難點】
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關系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
五、說教法學法
(過渡句:教育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多媒體演示法、談話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接下來談談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本次說課的核心環節,為了簡明扼要地將我的教學過程敘述清楚,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導入
(過渡句:首先是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為同學們誦讀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讓同學們解釋這兩句詩詞的大意,并讓學生嘗試解釋茅草被卷走的原因,學生根據之前的知識經驗并不能夠完全解釋,由此引入本節課題。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入讓我的物理課堂生動起來,讓一成不變的物理課堂融入了一些新鮮的文學元素,出乎學生的意料,激發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一把金鑰匙,由此也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環節二:新課講授
(過渡句:接著是新課講授環節)
本環節的`內容我將其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是流體的概念,我會讓學生復習一下前幾節課學習的內容,如大氣壓強、液體壓強等,并且讓學生明確流體的概念,接著在多媒體上呈現本節與前幾節的知識框架,讓學生清楚本節與前幾節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利用以前所學知識建立流體的概念,多媒體呈現的知識結構圖能夠在學生腦中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今后的復習。
接著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液體方面,我會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模擬海洋中小船相撞的過程,并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同學比較船的兩側水流速度,同學們此時會明顯看到兩船靠近,最后結合實驗現象,由我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兩船相撞的原因是中間水流速度大壓強小,內外產生壓強差。
【設計意圖】:用直觀的實驗現象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再結合實驗的過程讓學生抽離出物理規律,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
在氣體方面,所以在此時我會出示傳感器,保證通過管子氣體總量相同時,比較細管和粗管流速大小,進而在計算機上分別讀出壓強值,進一步驗證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接著由學生解釋導入時提出問題,茅草被卷走的原因,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在液體方面學生已經有了知識基礎,此時讓學生通過傳感器讀出壓強值,使剛才的理論推導更有信服力,進一步培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最后是飛機的升力。
在課前我會給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發做好的機翼模型,此時讓學生們向機翼吹氣,觀察機翼的運動狀態,學生試驗后,小組討論機翼向上運動的原因,教師總結飛機產生升力原理。
【設計意圖】:這樣的小實驗既復習了剛才所學知識,又讓學生意識到物理應用于社會的理念。
環節三:鞏固提高
(過渡句:接著是鞏固提高環節,為了讓學生熟練并靈活運用掌握本節知識。)
在此時我會讓學生觀察地鐵安全線與火車安全線,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其中原理。
環節四:小結作業
(過渡句:最后就是小結作業環節了)
我會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作業我會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中流體壓強與流速的其他應用。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并能用其解釋某些生活現象。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
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班級師生交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
3、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培養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的現象的能力及探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理念:
1、本節知識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實驗和現象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課堂中我設計了幾個實驗和生活現象,使學生在“興中啟”、在“趣中探”,做到在興趣中尋找規律,理解規律。
2、為了讓學生自然輕松的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研究課題,我設計了3個分組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然后回過頭來再讓學生設計實驗解釋生活現象,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學習理念。
3、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個知識點的處理,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與氣體類比的方法,運用“討論·實驗·探究·創造·反思”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提出問題—進行類比—形成假說—實驗檢驗—得出結論—生活應用”為主線的思維程序讓學生自己探究,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4、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在最后的探究活動中,先通過實驗步步深入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后進行課后資料的挖掘與整理,可以最大限度使學生獲得知識, 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通過畫面展示一架飛機騰空而起,在天空自由的翱翔,進而提出問題,為什么飛機可以在天空飛翔?自然現象龍卷風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為什么龍卷風會掀翻屋頂?這樣用資料和問題設疑引入以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為達到預期的目的奠定基礎。
(二)新課學習:
在這一塊內容我分別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進行設疑和三個分組實驗進行探究。
設置演示實驗1其目的是在老師的簡單導引下讓學生對前面已有的知識作簡單的回顧為下面的內容做鋪墊。
設置演示實驗2的目的是將學生引入“懷疑”“思考”當中。實驗前,學生有可能會認為吹氣時乒乓球會落得更快,而實驗結果恰恰相反,乒乓球反而沒落下來。這樣學生就會懷疑,進而思考為什么?老師簡要講解原因,為下面的探究實驗————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進行前期的思維培養。
3個分組實驗便于操作,但卻是解決本節課所有問題的關鍵。教師不光要安排好準備工作,而且要及時給予指導,因為若實驗時氣流不夠快或水流不夠快都有可能導致實驗失敗,更重要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分析、討論、總結、歸納出結論:“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接著是分析“火車的安全線問題,龍卷風問題”使學生收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同時培養學生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體現“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學習理念”。
(三)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應用:
此處涉及的兩個應用問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實際應用,恰與“火車的安全線問題,龍卷風問題”照應。有利的為我們服務,有害的我們設法防止,既是對知識點的鞏固又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小結及作業設置:
1、小結部分:簡要提示加深印象。
2、作業部分:
(1)、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進行課后資料的挖掘與整理,可以最大限度使學生獲得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與知識面, 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2)鞏固性練習,使其知識牢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