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
一 壓 強
教學目標:
1.理解壓力的概念,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掌握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3.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了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4.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5.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壓強的計算。
教學難點:壓強知識的理解,及應用。
教學方法:觀察、科學探究式
教學用具:壓力小桌、沙子、質量為200克的砝碼1個(以上器材四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釘釘子)
這個動畫中說明了什么道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對以上問題,可能同學們現在還不能得出正確結果,同學們學習了本課的知識,就會得到滿意的答案。
二、新課教學:
(一)壓力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三種常見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這節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種常見的力――壓力,什么是壓力?“壓”── 即“擠壓”的意思, 在實際中, 那些現象屬于物體對物體的擠壓作用呢?
根據以上實例,參照板圖,師生共同分析壓力的特點.并給出壓力的定義.
壓力:由于物體間的擠壓而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說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時壓力才等于重力。
猜想:我們看一個動畫,請仔細觀察并做好比較。(牛和拖拉機)
牛車和拖拉機對地面都有一個壓力,這兩個壓力的效果相同嗎?對此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比牛車重的多的拖拉機反而陷不到泥里呢?)對此你有何猜想?
學生猜想:壓力效果可能與可能與受力面積、壓力大小有關。
探究:自己猜的是否正確,要經過事實來檢驗。現在就讓我們利用手邊的器材來探究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吧。
介紹器材:
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
學生交流(實物投影)
分析歸納: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
猜一猜
在這個問題中,能否因為a的壓力大于b, 就認為a比b壓痕深呢? 你能判斷出哪種情況下的壓痕深嗎?(學生說明判斷方法)我們采用的方法是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板書這一定義)。
即 壓強=
(二). 壓強:
定義: 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強是比較壓力效果的物理量.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越大, 壓力產生的效果越顯著,也就是壓強越大.根據壓強的定義可以推導出計算壓強的公式.
公式: 如果用p表示壓強, f表示壓力, s表示受力面積.
單位: 壓強的單位是“牛每平方米”.在國際單位制中叫做“帕斯卡”
簡稱“帕”,用符號“pa”表示。
1帕=1牛/米2
例如: p=300牛/米2=300帕. 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300牛。教師拿出一張紙放在桌面上,說明紙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1帕,并指出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壓強單位.
常用單位還有:百帕(hpa)和千帕(kpa)等。
例題: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書,書的重量約2.5n,與桌面接觸面積約4.7×10-2m2,試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學生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