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的樂趣教案(精選2篇)
對印的樂趣教案 篇1
教材分析: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采用易于處理的底版,通過畫、印等方法,制作對印版畫。對印是獨幅版畫的一種制作方法。通過在底版上涂色、壓印得到豐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對印造型的基礎上可適當添畫,把無意識創(chuàng)造平面肌理效果與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并通過本課的學習,為以后學習版畫制作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本課面對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對印在小學的美術課中便已嘗試過,既熟悉又充滿誘惑力,而且對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制作欲望和興趣。但由于過多的接觸了一些具象知識,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本課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
設計理念:
1、 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能夠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2、 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3、 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個性特色的作品。
課時教學設計
大連育文學校 牛瀟宇
課題
對印的樂趣
課型
造型.表現(xiàn)
課標要求
采用底版,通過畫、印等方法,制作對印版畫。通過在底版上涂色、壓印得到豐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并可適當添畫,把無意識創(chuàng)造平面肌理效果與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學習版畫制作奠定基礎。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對印原理和制作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探究、小組合作,學生能大膽嘗試多種對印方法,主動探究用自己喜愛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對印作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
重點
掌握涂色方法和壓印的方法。
難點
如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個性特色的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教材
學生準備
底版、水粉用具等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內 容
學生活動
教師調控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2’
大自然中,經常會有一些美麗的紋理引起我們的興趣和遐想,你知道這是什么的紋理嗎?
那這些實物上的紋理是怎么復制到紙的上呢?
板書:對印的樂趣
二、講授新課 13’
1、 介紹對印
對印是獨幅版畫的一種制作方法。通過在底版上涂色、壓印得到豐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2、 折紙對印:
(1)欣賞書中的《瓶花》、《蝴蝶》這兩件作品是怎樣對印出來的?
(2)學生講解制作要點
3、 單紙對印:
(1)欣賞書中的《熊》等作品。
(2)介紹單紙對印的方法
(3)出示所形成的圖形:像什么?變轉角度像什么?
(4)展示有新意的作品,請同學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獨特之處,以及畫面的色彩層次和肌理變化給人的感受。
三、課堂練習
分析畫面構圖方法
四、展示、小結
1、 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沒有形成具體形的同學,看看你的畫面有沒有可取的部分?能不能和小組同學組合出一件對印作品?
看課件,猜想。
思考,討論。
小組研究后回答。
欣賞后研究對印方法。大膽嘗試。
談一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比較單紙對印與折紙對印的異同。
觀察。
看教師完成的圖形展開聯(lián)想。到前面添加使之成為一個具體的事物。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制作過程。
結合想象出的內容適當添加。
展示,評價。
小組合作完成一件新作品。
課件出示各種紋理。
板書。
提問:什么是對印?
小結。
提問,引導學生制作。
小結對印要點:
1、 顏色飽滿
2、 水分適中
介紹單紙對印
演示。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提問:印完后可以如何布置畫面才能使畫面更有情趣?
引導。
利用各種紋理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大膽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把以前了解到的版畫與本課的對印知識相聯(lián)系起來,并為以后的版畫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實際操作練習,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對印時要注意色彩及水分的控制。
通過教師的演示,解決本課的重點。
以教師完成的作品引導學生聯(lián)想,并鼓勵學生到前面自己動手添加,解決本課難點。
指導學生注意畫面的構圖。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
板
書
設
計
對 印 的 樂 趣
1、折紙對印法
2、單紙對印法
對印的樂趣教案 篇2
1、編輯指導思想
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求學生采用易于處理的底板,通過畫、印等方法,制作對印版畫。對印是獨幅版畫的一種制作方法。通過在底板上涂色、壓印得到豐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對學生而言,充滿誘惑力,而且對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隨手可得,制作成果當堂可見,而且沒有雷同,所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制作欲望和興趣。從中體會肌理、色彩和形狀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
2、教育內容與目標:
(1)應知:了解對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2)應會:嘗試多種對印方法,用自己喜愛的方法抽象或具象的對印作品。
(3)隱藏內容和目標:通過小組制作,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懂得合作與分工,分享成功的快樂。
教學的重點:掌握圖色方法和壓印方法。
教學的難點:如何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利用不同的媒材和方法制作有個性的作品。
(4)學習材料:底版(玻璃紙)顏料(水粉、油墨)涂色工具、a4 a3紙等。
教學流程:
1、設疑導入:
教師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紙壓印,叫學生猜:紙上會出現(xiàn)什么呢?教師揭紙展示,學生欣賞到一個美麗的花瓶,有著獨特的繪畫所不能表現(xiàn)的特征。同時展示課件,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愿望。
2、自主探究:
請學生看大屏幕,并閱讀對印的方法,自己掌握對印的各種方法,并從中體會玻璃對印、折疊對印、實物對印的特點,及注意事項。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
3、拓展創(chuàng)新
教師找學生進行實物對印(玉米)并從中指導。教師在玻璃底版上從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蓋比涂色大一倍的紙,用手按住紙面中間,左手拉住靠身邊的紙角一起旋轉45度左右。產生豐富并具有動感的肌理。請學生說一說對色彩的認識。并以此介紹色彩知識:三原色、對比色、相近色等,演示調色過程。使學生了解簡單的色彩知識。
4、實際操作:
學生動手實際創(chuàng)作,嘗試不同的方法。
5、作品展示
對小組的作品進行集體討論,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觀效果或某些類似于人物、動物的對印作品能否進行添加形成一張具象的作品,能否結合其他學生的作品經過剪裁,組合成一張抽象的作品。討論之后完成作業(yè)。凡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給予展示,全班評出最有創(chuàng)意獎。
6、收拾與整理
組織學生收拾教室,整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