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之圖層的應用》教學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分析
1.教材分析:我校選用的教材是三年制\四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按照學校安排每學期十六課時的要求,初二學生下半學期只能在第四冊幾何畫板與photoshop軟件中選擇其一,我選用的是第十二單元“用photoshop處理圖像”。
2.學情分析
這屆初二學生是從初一帶上來的,這是第四個學期,學生學習能力差距較大,但多數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且一部分有能力完成自主學習。上一節課學生利用“填充”“描邊”“自由變換”已經完成了“停”指示牌的制作。這節課用不同的知識完成相同的作品,從中讓學生了解同一圖形的多種制作方法,并區別從中優缺點。
(二)教學目標
1.掌握新建、刪除、隱藏圖層的方法。
2.靈活掌握鏈接圖層的方法。
3.掌握填充、文字等工具與圖層的完美結合;
(三)重難點、問題預測及對策
重難點:
1.各種工具與圖層的完美結合。
2.靈活掌握鏈接圖層的方法。
問題預測:
1.由于本節課是photoshop的第三節課,對于基本工具的運用要看學生對畫圖程序的熟悉度,更專業一些的工具更需要時間去練習才能熟悉掌握,因此學生在運用工具繪畫時應該需要的時間較長。
2.學生對圖層的概念會很陌生,shift和ctrl組合鍵的運用不會很好。
3.圖像格式,學生會很難理解。
對策:
1.本節課示例圖不需要太多的工具運用,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環節。
2.圖層的介紹,可以用現實的紙張拼合為例幫助其理解;組合鍵的運用只能是強化練習。
3.圖像格式,只需要讓學生在容量上有個對比概念就可以。
(四)課前準備
用填充、描邊與圖層不同的兩種方法制作“停”指示牌的效果圖。
(五)教學流程
1.情景導入:了解圖層。
2.自主學習:完成新建、刪除、隱藏圖層的學習。
3.示范教學:學生摸仿制作本節課的關鍵制作過程。
4.擴展思維: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完善作品。
(六)教學課時:1課時
二、教學實錄
師:一直強調photoshop是專業的圖像處理軟件,它專業在哪兒?上節課的填充、描邊,還是我們用過的磁性套索?在photoshop中,工具的確非常強大,它的圖層、路徑以及通道功能,在創作圖像和處理圖像時,讓其它軟件鞭長莫及。什么是圖層?簡單的說:就是把幾張圖紙混合在一起,第一張可以是藍天,第二張可以綠草,第三張可以若干只蝴蝶,第四張可以百花爭艷……它們合在一起就是一張完美的圖畫,分開它們也是獨立的一張美圖,并可以任意修改。(下發課件包括示范效果圖)
師:根據下發的ppt,你能學會新建圖層、刪除圖層以及隱藏圖層的方法嗎?
生:(約五分鐘)學生示范新建、刪除以及隱藏圖層的方法。
注:隱藏圖層時練習把示范效果圖的汽車圖層隱藏并顯示。
刪除圖層時練習把兩個填充的圓形刪除,引出窗口的使用技巧──歷史記錄。
師:現在我們用圖層,來制作可以隨時修改的“停”指示牌。這個圖形并不陌生,上節課做過了,用什么工具做的還記得嗎?
生:填充、描邊、自由變換。
師:根據ppt中的制作順序,我們一起來制作。看看哪種方法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