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同課異構”比較式課例教案-《雪絨花》與《熒屏樂聲》教學設計比對
引導學生吸取上幾位同學表演好的地方,重新處理不理想的地方。
對表演的同學簡單進行評價。
由表演者推薦自己的好朋友再次表演。
教師給予歸納和總結。
播放影視音樂片段
通過欣賞與親身體驗,說說自己所熟悉的反映影視主題的歌曲或插曲,思考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
小
結
對本堂課簡單概括,播放薩克斯演奏的《雪絨花》,在音樂聲中結束本堂課教學。
利用課余時間完整的欣賞音樂劇《音樂之聲》收集劇中的好聽歌曲。
懷著對生活、對音樂的熱愛之情離開教室。
教案二
熒 屏 樂 聲
課型:綜合課
年級:初一年級
執教:朝暉初中 金麗娜
設計理念:本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采用欣賞、比較、討論、對比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感受、體驗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使學生真正的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新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影視音樂對影視的作用。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平原游擊隊》和《嘎達梅林》中的片段,分析體會影片及其音樂,并能說出電影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2. 能夠根據音樂提示設計人物形象;
3. 通過欣賞影片《音樂之聲》,能用歌聲表達歌曲《雪絨花》創設的意境與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電影《獅子王》片段,學生進教室欣賞。
2.教師提問:大家看過這部影片嗎?是什么題目?
學生回答:《獅子王》
3.教師:《獅子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很感人,畫面很精美,而且音樂非常棒。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熒屏樂聲”。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段音樂要表現怎樣的人物形象?
4.播放《平原游擊隊》——“鬼子進村”片斷(音樂)。
5.學生欣賞并哼唱這一主題:。。。。。。(用la來模唱)。
6.教師:音樂描寫哪類人物形象?
學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7.教師:非常好,下面我要請同學們為這一人物形象設計一組動作。
學生討論設計動作隊形。
8.學生跟隨音樂一起表演電影場景。
9.教師:下面我們去看看電影導演給這段音樂配備了怎樣的畫面和人物。
10.播放電影《平原游擊隊》——“鬼子進村”片斷。
11.教師歸納: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電影音樂能夠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編劇、繪畫、攝影、配音、后期剪輯等等涉及到了美術、戲劇、文學等諸多藝術形式,音樂當然是電影中必不可少得藝術形式。其實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巨大的轉變。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屏,在需要配樂時立刻把唱機磁頭放到唱片上。這種方法一方面用音樂渲染了劇情,同時也掩蓋了放映機的噪音。
二. 電影片斷欣賞-《嘎達梅林》
1. 教師:同學們聽說過一位名字叫“嘎達”的蒙古族英雄嗎?在遼闊的內蒙古草原,流傳著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六十多年前,東部哲里木盟的一位蒙族英雄嘎達梅林不忍看著人民平靜的生活遭受破壞,為了奪回屬于人民的土地,率領人民起來反抗封建王爺和反動軍閥的腐敗統治,最后壯烈犧牲了。草原人民為了紀念他,寫下了這首長篇敘事歌《嘎達梅林》。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去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看看,去感受一下蒙古族特有的音樂風格。同時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回我們的音樂在電影中又有什么樣的作用?影片中還出現了一樣蒙古族特有的樂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