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學習活動:自留地中的向日葵
第五周:施肥——孩子完成任務的過程需要得到成人的信任
有不少孩子都從家長的嘴里得知了施肥這件事情,所以他們跑來對我說:“老師,我們施肥吧!會讓我們的向日葵長得更快更好的!”
我知道其實是他們并不知道施肥是怎么一回事情,也不知道具體的細節,抱著讓孩子們嘗試嘗試吧!于是熬了兩周的發酵牛奶肥料,在這個星期派上了用處,雖然每個孩子分到的肥料都已經被我用水稀釋了,可還是難掩其中的臭味,孩子們紛紛掩鼻,但是還是人手一瓶,仔細得澆在了自己的地里。
一旁看我們施肥的中班保育員阿姨的一句話,讓孩子們紛紛直點頭,你猜是什么話,阿姨說:“肥料不能天天澆的,今天澆過了,隔得時間長點再澆,否則植物會受不了的!”一旁的我也直點頭,心里想著:天天澆肥料估計這幫小家伙也會受不了的。
孩子們的勇敢讓我真的很吃驚,肥料真的很有味道,“平時嬌生慣養的小公主、小王子們一定受不了的!”,這是我原本的想法,可孩子們一個個拿著這些很有味道瓶子去澆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對他們其實很有成見,既然布置給他們的任務就該相信他們能夠完成并且能完成得很好,放手讓他們去做說得容易做起來還真是有難度,成人的不信任對這些孩子來說其實是執行任務過程中一個很大的心理障礙,而孩子是否能跨越自信這個障礙,在幼兒園甚至更大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其實很大程度取決于成人的態度。
第六周:除草——讓孩子明白完成任務需要付出努力
大概是肥料起了作用,向日葵確實長得很快,沒幾天就竄得老高,莖葉更粗壯了,孩子們每天去地里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和自己種的向日葵比高。
但隨著向日葵的猛長,地里的草也發瘋似得長,拔草成了孩子每天最辛苦的一件事情,有些孩子勤勞也負責任,地里干干凈凈,向日葵營養充足長的枝繁葉茂,有些孩子懶惰,地里雜草叢生,向日葵的營養被雜草瓜分長得明顯有了很大差別。
在除草這件事情上,我沒有對任何一個孩子進行任何的引導、批評、和教育,因為一份辛勞一份收獲,用在這個問題上再合適不過了。努力還是不努力,在孩子們彼此欣賞自己種植的向日葵時,兩種層次的孩子都是一種很好的促動,突然覺得在大自然的教育中層次性其實可以體現得自然很完美。
第七周:花苞——用事實向孩子證明,付出努力的多少與任務完成質量成正比
第一個花苞出現了,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幾乎每出一個花苞都讓孩子們幸喜不已,這是孩子們的期待也是孩子們的夢想,是對孩子們近兩個月辛勞的肯定,更是對他們付出的回報,和他們一樣我也在一天接一天得期待著盼望著。
同時我也發現不少疏于田間管理的孩子,開始著急了,每天開始很認真的拔草,有一個從來不管自己地的孩子居然還請來了家長做救兵,讓家長幫著一起拔草,我發現后及時制止了家長,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我請這位家長回家和孩子一起再熬一瓶牛奶肥料,幫孩子的地施一下肥。
每個孩子完成任務的意識有強有弱,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體現得非常明顯,特別在三、四個星期的一頭熱以后,有些孩子對任務就開始倦怠了,對于日常的養護也開始偷工減料,但在看到別的孩子長出花苞后,他們的舉動卻讓我覺得這些孩子通過這個活動中還是有促動的,至少他們知道負責任做事,對促成一件事情的成功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能領悟到這一點,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收獲。而對于家長教育在孩子任務意識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我一直沒有忽視過,可以說從活動的一開始,我就以“現場實況轉播”的形式,每日更新家校互動網的相關內容,讓家長們也及時了解孩子任務意識培養的過程,我很理解這位家長的做法,但我不贊同,而且站在老師的角度我必須制止,家長的包辦代替或者過分包容,不讓孩子承受失敗,其實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孩子的事情必須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的失敗也必須讓孩子自己承受!這樣的失敗對孩子來說才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