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賊也敢站起來溜掉嗎
南北朝時候的前秦,某地一農民的雞群被偷。報案后,縣令符融就將原告的左鄰右舍傳來審問。可是鄰人都各自辯解,沒有人承認是偷了雞的。符融叫他們在堂前排列著跪下,又胡亂問了一陣,就假裝不予理睬,另外審理別的案子。這件案還沒有審完,符融就顯得十分疲倦的樣子,要退堂休息。他揮手向跪著的眾鄰人說道:“你們都回去吧,今天不審了。”眾鄰人一聽,個個如釋重負,紛紛站起來轉身要走。突然,符融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你這偷雞賊也敢站起來溜掉嗎?”
這時,其中一個立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符融說:“你已不打自招,還不快把偷雞的經過從實招來!”那人果真是偷雞賊,經符融這么一拍一喝,猝不及防,就下意識地跪了下來,露出了原型。他知道已經混不過去,只好如實招供。
符融在審理這個案件的過程中,運用了巧妙的心理戰術。罪犯作案后,即使表面佯裝鎮靜,以圖蒙混過關,但內心卻總是惶惶不安的,生怕露出蛛絲馬跡。符融正是熟知這種犯人的心理活動,才把懷疑對象集中起來進行心理測試。
偷雞賊也敢站起來溜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