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文化(二) 教學建議
教學思路
本課重點介紹了在雜文、歷史劇、小說、電影、音樂、繪畫等領域涌現出的一批著名文學家、藝術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掌握這類知識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從眾多的歷史現象中找出其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從其共同的本質中找出各自特征的表現形式。針對本課涉及的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成就,只要我們對這些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所取得的成就,所起的作用及其所處的地位,進行認真的比較,就會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內在聯系、各自特點,從而加深對這些歷史人物的印象。
重點分析
郭沫若創作的六部歷史劇,借古喻今,表達了人民對國民黨頑固派黑暗統治的悲憤,對光明自由的渴望,為制止頑固派的反共降日活動,發揮了重要的輿論作用,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民國時期文學革命發展的原因:隨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斷深入,一批愛國、進步知識分子用文學藝術形式進行斗爭,涌現了一批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進步文學是當時文學的主流。一些進步的學生團體,如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大量作家聯盟,團結和培養了大批文學藝術家,促進了創作的繁榮。
重點突破方案
對本課重點內容:魯迅的雜文、郭沫若的歷史劇及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解決辦法可舉出實例來加深理解,活躍課堂氣氛。比如,選讀魯迅的某一篇簡短的雜文,郭沫若的歷史劇的片斷,欣賞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的作品等。就。"今天我們這節課先介紹民國時期在科學技術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