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代改革比較
戊戌變法:清政府對內依靠漢族官僚地主,對外妥協退讓,共同絞殺人民革命。守舊勢力很強大
國際:
明治維新:世界處于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
戊戌變法: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并開始瓜分中國
(2)領導力量不同
其一、盡管日本資產階級尚不成熟,但向資產階級轉化的中下級武士充當了倒幕運動的領導。他們懂得斗爭策略,建立了軍隊和基地,分階段完成了清掃敵對舊勢力的任務,保證了國內改革的順利進行。
其二、中國的維新派力量脆弱,僅把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加之守舊勢力強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領導者 :明治維新: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級武士
戊戌變法:有資產階級傾向的知識分子、士大夫
參加者:明治維新:反幕府的強藩、廣大農民和市民、商人、手工業者
戊戌變法: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聯合少數官僚
(3)政策 措施不同:
其一、日本幕府統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發布命令,采取了一 系列除舊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其二、在中國戊戌變法中,盡管光緒帝也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變法詔書, 但由于資產階級維新勢力并未掌握政權以及守舊勢力強大,根本不可能實施。
政治方面 :明治維新: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戊戌變法: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經濟方面:明治維新: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引進西方技術,發展近代企業
戊戌變法:獎勵農、工、商業的發展;興辦商會、農會等民間團體;改革財政,編制預算決算
社會生活方面:明治維新: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戊戌變法:設立中小學堂,京師大學堂;準許設報館,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軍事方面:明治維新:實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軍隊
戊戌變法 :精練陸軍,擴建海軍
(4)國際環境不同:
其一 、日本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中期,當時世界還處于自由競爭資 本 主義時期,奪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開始。由于西方列強集中力量 侵略中國,客觀上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其二、中國戊戌變法已是19世紀的90年代末,世界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中國成了列強瓜分的對象。這時帝國主義 列強也決不愿意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國際環境對中國維新運動很不利。
(5)思想文 化傳統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維新知識分子容易吸收外國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學說普及早
其二、中國儒家思想傳統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較難接受新鮮事物
(6)結果的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逐漸使日本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
其二、中國戊戌變法失敗了,中外勢力更加緊密的勾結 在一起,中華民族的危機進一步加 深。
小結: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對 比表
項目 明治維新 戊戌變法
社會背景 人民的反抗;新興地主、商人不滿;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幕府成為眾矢之的 (1)封建危機嚴重(2)中外勢力相互勾結,封建勢力較強大。
領導力量 中下級武士、新興 地主等聯合力量強大。 資產階級把希望寄托在無實權的皇帝身上,不敢發動群眾, 頑固派力量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