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進行的
b.使農民獲得土地, 提高了生產積極性
c.在法律上廢除封建地主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d.動搖了俄國封建生產關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12.列寧曾指出,經過1861年改革,“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的一干二凈。”下列能夠說明這一點的是
a.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 b.農民可以通過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
c.農民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 d.農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嚴格管理
13.19世紀晚期,俄國農村中階級分化加劇,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俄國
a.農村封建殘余勢力仍很強 b.農業資本主義成份迅速增長
c.農奴制殘余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d.農村出現了大批雇傭勞動力
14.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主要體現在①手工工場向機器工廠的過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 ③司法方面實行公開審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農奴制改革后,俄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是
a.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b.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體制與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矛盾
d.廣大人民與沙皇專制政權的矛盾
16.“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連串的侮辱”列寧認為“解放”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主要是因為( )
a.改革允許農民獲得人身自由
b.農民付出的贖金高于當時地價二.三倍
c.解放后的農民還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農民只獲得了貧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17.贏得“解放者”美譽的亞歷山大二民被炸身亡,主要是因為他( )
a.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 b.嚴重損害了農奴主利益
c.遭到資產階級的反對 d.對農民進行了殘酷的掠奪
18.下列有關俄國民粹派說法正確的是
a.由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構成
b.反對奴隸制度,主張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c.認為無產階級是領導農民革命的主要力量
d.號召發動農民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19.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都是資產階級性質改革,這是因為兩場改革都
a.由資產階級領導進行 b.廢除了貴族特權
c.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d.廢除了束縛資本主義發展的生產關系
20.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俄國實行的政體是 ( )
a.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b.資產階級共和制
c.封建君主專制 d.奴隸主階級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