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導入新課:展示現代希臘的一組圖片
師:不知道這幾幅照片所展現的希臘風情給同學們的印象是怎樣的,大家說說看看
生:藍色 白色 海洋 和平 古建筑……
師:我們這節課要來學習的就是被喻為世界第五大文明古國、西方文明的始源——古希臘的愛琴文明。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個文明與我們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國的大河文明不同,愛琴文明是一種海洋文明,它有什么獨特之處呢?下面請看一幅地圖
(課件播放愛琴文明地圖)
一、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教師指導學生歸納)
1.自然地理環境
a范圍:以愛琴海為中心,包括希臘半島、愛琴諸島和小亞細亞沿海地帶,
構成“愛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臘半島——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貧瘠,發展農業條件較差。內陸因山脈阻隔,交通不便;東部沿海地帶----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發展航海貿易事業。小亞細亞沿海地帶——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島嶼眾多,自然條件極為優越愛琴諸島——特別是克里特島,處于西亞、北非和南歐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橋梁
二、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
師:愛琴文明是指分布于愛琴海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起止于公元前xx年和公元前12xx年,持續了8xx年左右,前期以克里特為中心,后期以邁錫尼為中心。愛琴海的由來和克里特文明都跟希臘神話有關。
據說克里特的國王米諾斯是天神宙斯和人間美女歐羅巴之子,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于是專建一座迷宮供其居住,并要求雅典進貢童男童女供其食用。希臘王子提修斯潛入王宮,殺死了牛頭怪。但提修斯在返航途中忘記了同其父親——老國王愛琴的約定,在船上改掛白帆。結果老國王以為兒子已死,傷心之余。投海而死。于是就以老國王的名字命名了那片海——愛琴海。
(板書)1、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及其特點 2、邁錫尼文明的發現及其特點
播放《荷馬史詩》的照片
師:關于克里特和邁錫尼文明時期的歷史人們主要是通過一部偉大的著作《荷馬史詩》才略窺一二,荷馬,生于公元前八世紀后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相傳《荷馬史詩》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描述的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后,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皇后珀涅羅團聚的故事。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根據《荷馬史詩》的傳說,德國商人謝里曼首先發現了特洛伊的寶藏;而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又發掘出了克里特的米諾斯王官,從而揭開了歐洲文明神秘的面紗。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并觀察老師給出的照片,歸納出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分別有什么特點?)
(播放克里特與邁錫尼的考古發現和模擬宮殿、考古挖掘出土的藝術品、生活用品武器等的照片)
(歸納演示)克里特文明(前-1400年)
特點:主要農作物是谷物、葡萄酒和橄油。主要的城市是米諾斯王朝的首都克諾索斯。主要的文化遺存是米諾斯王宮,呈迷宮式結構。發現線形文字a,目前尚無人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