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4.1《戰后初期的國際關系和兩極格局的形成》教案(舊人教版高二下)
一、戰后初期世界形勢和雅爾塔體系的確立
①西歐:普遍衰落,唯美國馬首是瞻。
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a.軍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壟斷原子彈,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個軍事基地。b.經濟:工業:具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金融:具有最豐富的黃金儲備,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夏);基本特征:兩個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③蘇聯成為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a.軍事力量空前壯大。b.在戰爭中擴展了疆土。
(2)雅爾塔體系確立:
①條件:美蘇在戰爭中形成的力量對比。
②雅爾塔體系:大戰結束后,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格局。
③具體內容(主要在雅爾塔會議確定,也包括開羅、德黑蘭、波茨坦等會議確定的內容):a,處置戰敗國,防止法西斯主義東山再起;b.重新確定戰后歐亞的政治版圖,重劃法西斯戰敗國及其被占領地區的疆界;c,建立聯合國。
④實質:是美、蘇兩國根據自己的戰略需要,對世界格局作出了兩分天下的劃分,深深打上了大國強權的烙印。
(3)聯合國成立:①1945年春,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②1945年10月,聯合國成立。(成立初期實際上為美國操縱)③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主要機構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等。④聯合國的主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二、對德日法西斯的處理
(1)對德:①戰后,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在德國的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法西斯分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②同時,蘇、美、英、法對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分區占領,各國在各自占領區內實行不同的政策,美、英、法三國同蘇聯的矛盾加劇。
(2)對日:①日本投降后,美國以“盟軍”名義單獨占領日本。②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審判,美國出于自己利益,對一些曾經殺害許多中國人的日本戰犯免于起訴。③美國設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三、兩極格局的形成
(1)背景:二戰結束后,美蘇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矛盾沖突不斷加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
(2)過程;①1946年3月,丘吉爾發表反蘇反共演說;主張遏制蘇聯,對抗共產主義運動。②蘇土關系緊張,希臘政府在共產黨的打擊下岌岌可危。③1947年,美國以土、希受到威脅為由,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冷戰”。緊接著,又實施“馬歇爾計劃”,以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④1949年,美國拉攏加、英、法等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北約。⑤1955年,蘇與東歐七國成立華約組織⑤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最終形成。
(3)美蘇的爭奪:①1949年,在美、蘇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②1950年,美國進行朝鮮戰爭并干涉中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