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二框 歷史的選擇
第二框題 歷史的選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過程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學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課程標準
教學內容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基本要求
識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活動:收集有關資料,以“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為題對中國人民選擇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進行討論。
教學難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材分析
該框共設兩個目題。第一個目題"日出東方",主要講述了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先進的中國人把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決定走俄國人的路;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并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深深地吸引了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經過反復選擇和比較,最終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先后確立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仰。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大事。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禮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歷史使命,就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第二個目題"開天辟地",主要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奮斗歷程。特殊的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不可能照搬別國現成的革命模式,而需要進行創造性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成功地開辟了j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氣、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紀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階段,且兩者之間又具有必然的聯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歷史的結論。那么是否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呢?中國能否實現獨立和自強呢?
講解新課
二、歷史的選擇(板書)
1、日出東方(板書)
1)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
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這一目標的最銳利的思想武器——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p41)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3)偉大的使命
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預習題:
(1)閱讀p42中間“小字材料”,思考:1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它與舊民主主義革命區別的根本標志是什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經歷了怎么樣艱難和曲折的歷程?2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有何區別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