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1)成書時間:東漢
(2)主要內容:
①采用十進位值制記數法;②匯集許多算數命題,如開平方和立方,二次方程和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③提出了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運算的方法。
(3)意義和地位:
①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②《九章算術》的問世,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古代中國發明的最偉大的計算工具
(1)起源:算籌
算籌是中國古代用來記數、列式和進行各種數與式演算的一種工具。它最初是小竹棍一類的自然物,以后逐漸發展成為專門的計算工具,質地與制作也愈加精致。算籌是在珠算發明以前中國獨創并且是最有效的計算工具。中國古代有一句成語,叫做“運籌帷幄”,意思是在軍營的幕帳中對戰爭的全局進行細密的策劃。漢高祖劉邦在打下天下之后曾經稱贊他的謀士張良,說張良能夠“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边@里說的籌就是算籌。
(2)出現:元末明初出現了現代樣式的算盤;直到明代以后,算籌才被算盤完全取代。
(3)普及和發展:明清時期(原因是商業的繁榮)
(4)外傳: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天象觀測——〈石氏星表〉和渾儀:
1、觀測機構:堯設火正、羲和之官;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設有專門的天象觀測機構。
2、觀測記錄:
(1)中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
中國最早的日食記錄是在殷墟甲骨文中記載的,古代月食記錄有xx次之多,月全食就有400次。
最早的月食記錄是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句詩:“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意思是發生了月食,這是正常的天體現象。東漢時期的大科學家張衡(78—139)對月食的解釋就更清楚,說月亮由于太陽的照射才發光,月食是由于地球擋住了太陽光的緣故。
(2)西漢時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世界上我國最早發現太陽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太陽黑子有關的記載,目前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載是漢書卷二十五行志下之下,這些記錄既有準確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狀、大小、位置甚至變化的情況。對太陽黑子的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3)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慧星記錄;
《春秋》一書中記有“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xx年)秋七月,有星學于北斗”。這是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4)編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恒星的赤道坐標數據
3、創制觀測儀器:
(1)渾儀:最晚在漢武帝的時代,天文家們已經使用渾儀。在望遠鏡發明之前,渾儀一直是世界上最優良的天文觀、測儀器。
(2)簡儀:元代科學家郭守敬革新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
四、農學——〈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歷法制訂:我國祖先為了采集、狩獵和農牧業活動的需要,通過觀天象、明方向、知季節、告農時,
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天文歷法知識。
(1)先秦歷法:
①〈夏小正〉:現存采用夏時最早的歷書,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記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商朝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