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為“殷歷”。。
②春秋時采用19年7閏的置閏方法:
③戰國時有了“月令”;
(2)〈授時歷〉:元朝郭守敬編訂,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①含義:取“敬授民時”之意,對指導農業生產大有幫助。
②內容:定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天,這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相差無幾,與今天世界通用的公歷
即格里高利歷基本相同。③地位: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比現行公歷的頒行早三百年。
2、農學研究:
(1)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
《氾勝之書》是西漢晚期的一部重要農學著作,一般認為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齊民要術》是中國北魏的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農書。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533年-534年),它系統總結了在此以前中國北方的農業科學技術,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齊民要術》這是一部集大成的、總結性的、體系宏大完整的大型農學著作。它的成就,可以概括為以下諸方面:
首先,《齊民要術》使傳統的“天時、地宜、人力”農業理論更系統、更完善、更深入。
其次,《齊民要術》對各項具體的農業技術作了全面的總結與新的發展。
第三,《齊民要術》強調農業經濟必須全面發展。
(3)元朝王楨的《農書》:----中國元代綜合性農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的作者是徐光啟。他曾同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一起共同翻譯了許多科學著作,如《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為介紹西方近代科學的先驅;
《農政全書》基本上囊括了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農政全書》從內容大致上可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
五、醫學——〈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
1、《黃帝內經》: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1)時間:戰國問世、西漢編訂
(2)地位:《黃帝內經》是我國古典醫籍中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在整個中醫的發展過程起著重要的作
用。該書中闡述的理論,一直以來指導著整個中醫學術的發展,是學習中醫不可缺少的一部
經典讀物,也是現代中醫院學生學習中醫時必讀的醫書。
2、《傷寒雜病論》:集大成的中醫專著、“萬世寶典”
(1)作者:東漢張仲景
(2)內容:全書分為“傷寒”和“雜病”兩大部分,以六經論傷寒,以臟腑論雜病。
(3)地位: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
寶典”。
3、《本草綱目》:“東方藥物巨典”
(1)作者:明朝李時珍
(2)內容:記錄各類藥物1892種、藥方一萬多個,還繪制了一千多幅藥物形態圖。
(3)地位:這部重要的中藥學著作,是對16世紀以前中藥學的系統總結,被稱為“東方藥物寶典”。
★小結: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它傳播到世界后,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然而中國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對生產經驗和自然現象的簡單總結。它未能使中國在邁向近代化的過程中獨領風騷,更沒有使中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質的變化。尤其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在中國和歐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樣,這給我們一個深刻啟示:科技發揮的效益和作用取決于社會環境。研究古代四大發明的優勢和缺陷,科學地繼承歷史文化遺產,對促進我國的文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