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打破隔離的堅冰學案
海明威是個傳奇人物,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因此作品中的人物不少是藐視死亡的勇士。《太陽照舊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都表達了作者強烈的反戰情緒,成為描寫兩次世界大戰的名篇。其代表作《老人與海》通過描寫人與自然的艱苦搏斗,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寓含著作者對人生的看法。這種創作手法則被稱為“冰山原則”。
5、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文學的特點、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⑴特點及代表人物。
亞、非、拉的文學,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與歐美文學相融合,并逐漸獲得了世界的承認,出現了諸如泰戈爾、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⑵泰戈爾的歷史地位、作品特點、代表作。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詩集《吉檀迦利》含意深遠,清新美麗,使泰戈爾于19xx年成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余作品,如《新月集》、《飛鳥集》等都是聞名世界的著名詩集。
⑶川端康成的作品特點、代表作及其成就。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他對美有一種執著的追求,《雪國》、《千只鶴》、《伊豆的舞女》等作品都以優美的筆觸表現了“日本人內心的精髓”。1968年,川端康成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給日本人民帶來了世界性的殊榮。
6、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的歷史地位、代表作及其內容與特點。
⑴歷史地位——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被譽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文學奠基人以及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導師。高爾基不僅是優秀的文學家,同時還積極投身于保衛世界和平與無產階級的偉大事業中,他的優秀文學作品以及他的名字也被全世界人民所銘記。
⑵代表作及其內容與特點。
散文詩《海燕》,創造了一個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斗,是不朽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斗檄文與頌歌。《母親》則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認為社會主義現實文學的奠基之作,被列寧稱贊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不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經歷以及思想探求過程,而且廣泛概括了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俄國社會,描寫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遭遇,歌頌了他們的優秀品質。
7、魯迅的代表作及其歷史地位和他的文學特色。
⑴代表作及其歷史地位。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魯迅發表了《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借阿q描繪出了無數麻木愚昧的中國人形象。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表現了被壓迫者身上無可救藥的精神病態。
⑵文學特色——魯迅希望通過描畫這些“沉默的國人的魂靈”,來促使人們反省自身,掃除愚昧和麻木,喚起國人斗爭的勇氣和精神。
8、19世紀末,世界音樂的發展及其特點。
19世紀末,世界音樂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音樂家們紛紛掙脫傳統的束縛,尋找新的音樂藝術突破口,一時間各種風格和流派層出不窮,它們在相互影響中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