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改革和資本主義發展
第16課
[教學目標]
1.知道俄羅斯統一、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建立、彼得一世改革開始了俄國近代化的歷程、俄國對外的領土擴張、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內容。理解亞歷山大二世改革背景、性質及作用。并對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做出客觀評價。
2.開展對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原因的討論學習,初步學習從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兩個方面分析問題的方法;結合分析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學習辯證地看問題和全面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時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促進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并增強俄國的國力,說明改革是強國之路。讓學生認識改革的重要性。
[重點與難點]
重點: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性質、作用及評價。
難點: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
說明:
1.本課內容包括彼得一世改革、俄國對外擴張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等三項。亞歷山大二世正處于工業革命成果向世界拓展,俄國作為一個封建大國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的歷史時期,緊扣本單元主題。因此,本設計把該改革作為本課重點,把另外兩項作為俄國國情介紹以及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歷史背景,相對弱化處理。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農奴制度既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其性質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它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使資本主義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得以確立。俄國通過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但是,1861年的改革是極不徹底的,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2.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但是,保留了落后的農奴制度,俄國的近代化舉步為艱。俄國領土的擴張,使之成為大國。世界工業化浪潮下,俄國已經開始工業革命,但其程度和規模與世界先進的英、法、美相比則遠遠落后。俄國的農奴制統治遇到空前的危機。克里木戰敗暴露了農奴制的落后性,因此亞歷山大二世改革迫在眉睫。1861年改革的背景涉及俄國的國內外、歷史與現狀等矛盾,故為難點。
[教學設計]
1.首先展示俄國地圖,指出這是個擁有2200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大帝國。
2.提出本課的中心問題:為什么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要在這樣的一個領土大國的俄國廢除農奴制度?
本課在思考這個中心問題的基礎上,采用倒敘的方法,逐一介紹俄羅斯的統一、俄國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建立、彼得一世的改革開始了俄國的近代化以及俄國的領土擴張。把這些問題作為俄國的國情以及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介紹,以緊扣本單元主題,顯示工業革命開始后的時代特征。為此,必須注意簡要精當。
3.近代俄國的興起。用講述的方法介紹清楚:
(1)1480年莫斯科公國的建立,結束金帳汗國對俄羅斯200多年的統治
(2)在擺脫蒙古統治半個多世紀后,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5 47年伊凡四世親政,自稱俄國沙皇;
(3)分析俄國沙皇專制制度的形成原因。
說明: (1)金帳汗國對俄羅斯200多年的統治,使俄國落后和帶有東方封建專制主義的色彩(2)在擺脫蒙古統治后,俄國也失去了與西歐國家經濟與文化上的有機聯系。特別與西歐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以及資本主義生產興起相比顯得落后與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