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后的社會主義國家
歷史:4.3復習教案(舊人教版高二下)
一、戰(zhàn)后初期的蘇聯
(1)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①從1946年起執(zhí)行第四個五年計劃,恢復和發(fā)展了國民經濟。
②1956年,蘇聯的工業(yè)總產值超過1946年的73%,農業(yè)總產值接近戰(zhàn)前。
③國防工業(yè)方面,1946年建成原子反應堆,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
(2)存在的問題:
①體制上,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口益暴露。
②國家政治生活中,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有增無減,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繼續(xù)遭到破壞。
③思想文化上,在抵制西方思想滲透和反對資產階級文化的斗爭中,在文藝界和學術界展開了廣泛的批判運動。許多學術問題被當作政治問題進行批判,給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損害。
二、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1)背景和建立:
①二戰(zhàn)改變了國際形勢,使帝國主義力量遭到嚴重削弱。
②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形勢下,東歐各國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爭發(fā)展為人民民主革命。
③在蘇軍的幫助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
(2)政權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和各民主黨派的聯合專政。
(3)主要人民民主國家: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民主德國。
(4)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①1948—1953年.蘇聯模式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在東歐建立。
②這種體制為恢復和發(fā)展東歐各國的經濟曾經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初步改變廠這一地區(qū)的落后面貌。
③隨著東歐各國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這種體制的弊端日趨暴露,為日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埋下了隱患。
三、亞洲人民民主國家的成長
(1)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①1945年10月,蒙古舉行全民投票;1946年初,中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②經過十多年的經濟建設,到 1958年,蒙古由一個畜牧業(yè)國家轉變?yōu)檗r業(yè)工業(yè)國,1959年,完成了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
(2)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朝鮮半島的分裂:①日本投降后,蘇美以北緯38度線為界進駐朝鮮半島北部和南部。②1948年8月,南部成立大韓民國;同年9月,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從此處于分裂狀態(tài)。
(3)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①1945年8月,越南人民進行了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勝利。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②不久,法國重新侵入越南。1954年,越南人民取得奠邊府戰(zhàn)役的勝利,法國被迫簽署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越南北方獲得解放。
四、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
(1)新中國的誕生及世界歷史意義:①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②其世界歷史意義:a.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中國人民從此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鎖,開始逐步走l社會主義道路,以嶄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極大地增強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
(2)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及其作用:①蘇聯、歐亞各人民民主國家很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并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至此,蘇聯和東歐的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以及亞洲的中國、朝鮮、越南、蒙占等12國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②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對鞏固社會主義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爭,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世界和平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在國際舞臺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③到60年代初,社會主義國家間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壞,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