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宗教改革
第五單元 宗教改革課標內容要求:
(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的地位,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
(3)簡述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知識要點:
一、背景:中世紀天主教的黑暗統治和危機
1、天主教地位:支配地位,大一統神權統治。
經濟上是最大的封建地產所有者;
政治上,教權高于世俗王權,至高無上;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鉗制人們思想;
社會生活方面,天主教會的影響無處不在,廣大人民深受教會束縛。
2、宗教“異端”思想
含義:中世紀時,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派別對異己派別的蔑稱
實質:市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
矛頭:天主教會
手段:利用宗教思想“異端”
表現:12世紀法國純潔派 14~15世紀英國人威克里夫 捷克人胡司思想及胡司戰爭
影響:打擊了天主教神權統治 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3、西歐向近代過渡
資本主義產生、發展;西歐民族國家發展;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思想
二、宗教改革:
1、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社會原因
根本原因: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阻礙德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主要原因:羅馬教廷對德國進行政治控制和經濟掠奪
主觀原因: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天主教兜售贖罪券
(2)標志:“九十五條論綱”發表
(3)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
理論基礎——因信稱義
《圣經》是信仰的惟一權威
世俗的統治權力高于教權并支配教權
建立本民族教會
(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
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斗爭;
《圣經》翻譯成德文,促進了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發展;
最終確立了“教隨國定”原則,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確立新教,沖擊了羅馬教會在德國的神權統治,為歐洲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
2、加爾文宗教改革
(1)原因條件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影響;加爾文深入研究《圣經》
(2)內容
堅持《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簡化宗教儀式;提出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宗教精神;主張“先定論”,宣揚選民和棄民;主張選民要有奮斗精神,具有節制、忍耐等美德;主張建立共和式的長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政權
(3)作用
傳播到歐洲許多地區;日內瓦成為“新教的羅馬”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
天主教對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控制
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
社會各階層反對教會情緒的不斷高漲
日益集權的英 國 君主力圖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
(2)內容
禁止英國教會向羅馬教廷納年貢
斷絕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與羅馬教廷的聯系
規定國王為英國最高首腦
保留天主教主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沒收修道院財產歸王室所有
(3)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