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優化訓練
基礎鞏固
1.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祿制的歷史作用不包括
a.減輕了人民的賦稅負擔 b. 增強了中央對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進一步好轉 d.為豪強地主割據一方提供了物質基礎
2.三長制的歷史作用在于
①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②使基層行政機構得以完善 ③有利于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助長了豪強地主勢力的惡性膨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北魏遷都洛陽后,孝文帝改革的重點發生了變化,重點轉向了
a.制度革新 b.移風易俗 c.建設洛陽 d.學習漢族文化
4.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風易俗的內容包括
①易服裝 ②講漢話 ③改漢姓 ④通婚姻 ⑤改籍貫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實行俸祿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建立三長制 ④遷都洛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6.直接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改革措施是
①俸祿制 ②均田制 ③三長制 ④租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強化提高
7.史書曾稱頌孝文帝時代“肅明綱紀,賞罰必行,肇革舊軌,時多奉法”(《魏書•良吏傳序》)。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整頓吏治,實行俸祿制 b.移風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調制 d.遷都洛陽
8.北魏孝文帝主動推行漢化政策的實質是
a.提高少數民族素質 b.緩和與漢族地主的沖突
c.適應農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擾
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所以能夠實施是因為
①它適應了當時中原地區的生產力 ②得到鮮卑貴族的廣泛支持
③孝文帝個人改革的態度堅決 ④廣大北方人民支持改革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10.均田制實施的前提是
a.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無主荒地 d.屯田制無法順利實行
課外延伸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與牧守(地方行政長官)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課農桑,興富民之本。”
——《魏書•高祖記》
材料二諸男夫十五(歲)以上,受露田40畝,婦人20畝……(對實行兩年輪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樂遷者聽逐空荒。……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長官)各隨地給公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更代(離職與上任)相付。賣者坐(處罰)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