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俄國農奴制改革 學案
2、(10分)“三農”問題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諸男夫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對實行兩年輪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樂還者聽逐空荒……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長官)各隨地給公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更代(離職與上任)相付。賣者坐如律。
——《魏 書•食貨志》
材料二 廢除農奴制,農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權,地主不能買賣和交換農民,農民又擁有財產擔任公職、進行訴訟和從事工商業的權利。在全部土地歸地主所有的前提下,農民可以使用一定數量的份地,但必須向地主繳納贖金。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有關法令
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勵農耕的措施。(3分)
(2)根據材料二簡要指出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頒布后,俄國農民地位的變化。(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令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2分)
(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古今中外歷代為什么重視解決“三農”問題?(2分)
【參考答案】
【課堂鞏固】
(1)文明:西方主要國家已經建立起資本主義國家、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2分) 表現:政治上仍延 續著沙皇專制制度,經濟上存在著農奴制度。(4分)
(2)1860年進行農奴制改革,廢除農奴制度.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4分)
【課后提高】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工業(經濟)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農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發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為主要內容的俄 國農奴制改革,俄國廢除了農奴制。
(2)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機構、進行司法制度改革。
(3)說明俄國這次改革很不徹底,沒有給農民帶來多大利益。
【課后提高】
(1)均田令使農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勵農民實行土地的休耕輪作;允許農民遷往荒地多的地方。(3分)
(2)俄國農民地位的變化: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權,就業權,并在名義上獲得份地。(3分)
影響: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和資金,促進了近代化的進程。(2分)
(3)“三農”問題關系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