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第18課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創設教案
那么宋朝的建立也是又一個武將篡權的重演。
2、北宋建立及統一
陳橋驛兵變:趙匡胤知道遼與北漢合兵南下的假情報,然后帶兵北上,行軍至開封北的陳橋驛發動兵變。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兵擁立他為皇帝。這天是正月初一,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到京城開封,逼7歲的周恭帝禪位,順利地改朝換代,建立宋朝。
基本統一:宋太祖用了xx年的時間,統一了南方各個割據政權。他的繼承人趙匡義繼續完成統一大爺,979年,滅掉最后一個割據政權北漢。至此,延續來了200多年的割據分裂局面終于宣告結束,代之以新的統一局面。同學們注意,教材這樣寫的:基本實現了統一。為什么呢?——遼與西夏同時并存。很好,這也是這一時期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多民族政權并立,我們以后會有專門1節課來講述這個問題。(出示兩幅地圖看看,讓學生心中有個印象)
過渡:既然無法完成全國的大統一,皇帝就著重搞制度建設。
3、制度建設
材料一:一日,召趙普問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篇》卷二
問題: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決的措施?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極富戲劇性。趙匡胤晚期,與石守信等大將飲酒。酒酣,趙匡胤說:“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石守信等頓首說:“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趙匡胤說:“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人生白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帛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疑,不亦善乎!”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稱病請假,乞求皇帝解除兵權。趙匡胤欣然同意,而且給他們以清閑官銜優厚待遇,賞賜厚禮。
與歷朝開國之初“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舉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既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又避免了因削奪兵權而可能引起的武裝反抗。
同時,還不會背上殺功臣的罵名。宋太祖的和平奪權要比歷代帝王殺功臣的做法高明得多。
那么削奪兵權后,建立了怎樣的調整體制呢,請大家閱讀教材并在課文畫出:
備注:針對這種體制,教師做詳細講解。讓學生體會到這種軍事制度的調整一方面加強了皇權,另一方面大大削弱了軍隊戰斗力。
2)政治制度的調整——重文輕武
課后練習第1題:963年,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永濟任知縣。周渭到任時,大將符彥卿親往城外迎接,但周渭卻趾高氣昂,僅在馬上拱手作揖。見此情景,平日專橫跋扈的符彥卿心中極為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1)周渭是文官還是武將?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文官;宋初以“重文輕武”為基本國策,通過科舉制度來大量提拔文人擔任官職,形成一個以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為主體的文官政府。
2)平日符彥卿為什么能專橫跋扈,目中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