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考點一、二】了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1)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背景
a、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開始逐步解體 b、洋務運動的誘導 c、外商企業利潤的刺激
①、時間:鴉片戰爭后
②、解體的原因: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
③、最早解體的地點:東南沿海
④、解體的標志:“耕”與“織”的分離(手工棉紡織業開始衰敗)
⑤、解體影響:是中國傳統的經濟結構的第一次變動,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商品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a、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
b、地點:東南沿海 c、行業:輕工業 d、投資近代工業的階層:地主、商人、官僚
e影響:產生新的階級力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
【考點二】了解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主要史實
1、背景:①甲午戰爭后,隨著西方的資本輸出,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②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2、表現:①民族資本總額增加一倍多,企業數量和規模擴大;
②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3、標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4、意義:為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
【考點三】了解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短暫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
③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2、發展最快行業:紡織業、面粉業
3、短暫原因:一戰結束后,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4、“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社會上的兩大思潮。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1、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十九世紀末(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展
3、民國初期(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4、20世紀20年代(一戰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迅速蕭條
5、國民政府前十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較快發展
6、抗戰期間:受到沉重打擊
7、解放戰爭期間:陷入絕境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異常曲折的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