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教學案
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
1、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3、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4、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
5、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及其代表作
6、探討啟蒙運動的重要影響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智者運動(公元前5世紀) ——文藝復興(公元14—17世紀) ——啟蒙運動(公元17、18世紀)
起源 復興 成熟
考點1、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1、智者學派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a、背景:希臘工商業(yè)發(fā)展——物質(zhì)基礎
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需要和推動
平民地位提高
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b、 智者運動最主要的代表是誰?有何主張?
主要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
主張: “人是萬物的尺度”
你怎樣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的含義?黑格爾說:“這是一句偉大的話。”與以前的哲學家的研究相比,這句話的偉大之處在哪里?
含義:萬物的存在與否,事物的形態(tài)性質(zhì),全在于人的感覺。
(⒈)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
(⒉)把“人”作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文主義的最初表現(xiàn)。
2、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a、“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哲學格言。所謂“認識你自己”就是把哲學研究的重點轉(zhuǎn)向人事和自己的心靈。人之為人,在于靈魂的求善,在于智慧和理性的高揚。
蘇格拉底以自知無知為自豪,認為人人都應該承認自己無知,并努力尋求知識,改善自己的靈魂。
b、“美德即知識”
涵義:一切美德都離不開知識,知識是美德的基礎,知識貫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無知的人不會真正有美德。
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關(guān)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發(fā)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過教育、通過學習各種知識而獲得。
觀點評析:知識與美德的關(guān)系
美德與教育的關(guān)系
結(jié)合普羅塔戈拉和蘇格拉底主要的哲學觀點歸納人文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
強調(diào)人的價值 尊崇人的理性 追求思想自由
課堂練習
1、表明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自身所屬社會的審判者,人有資格、有力量也有權(quán)利重新規(guī)范自己的生活,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tǒng)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開始。這觀點應是( c )
a.人是萬物的本原 b.感覺即知識 c.人是萬物的尺度 d.知識即美德
考點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時間:公元14——17世紀
地點:意大利——歐洲
性質(zhì):是一場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思想解放運動。
國家 代表人 代表作(地位)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歌集》
《十日談》“人文主義之父”
意義:促進了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