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通用6篇)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1
【考點一】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⑴智者學派: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⑵蘇格拉底對人價值闡述 ① 有思想力度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②知德合一 “知識即美德”
【考點二】了解文藝復興的興起
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
時間:14-15世紀
實質: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
【考點三】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核心:人文主義:崇尚人性,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考點四】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
1、時間:16世紀(馬丁•路德拉開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性質:是一場在宗教外衣下新興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
3、作用:進一步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考點五】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及其代表作
國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觀點
法國 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 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伏爾泰 《哲學通信》
《路易十四時代》 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提倡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盧梭 《社會契約論》 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認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德意志 康德 《純粹理性批判》 啟蒙運動的核心是人應該自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強調人的重要性;主張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反對暴力革命;他提出自由也要自律。
【考點六】理解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含義
1、性質:是一次空前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2、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主權在民)――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2
一、學法指導
1. 課標:
考點 課標要求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進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文藝復興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認識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宗教改革 知道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啟蒙運動 簡述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2.學習本單元要注意資本主義與思想解放運動的關系: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發展和政治經濟利益的提出,必然會表現在意識形態上。反過來,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也會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均不同程度的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
3.復習本單元要把握一條主線、四個重點。一條主線是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個時期的地位變化,各個時期對“人”的道德修養的追求,各個時期未達到對“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活動。四個重點,一是通過對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明確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對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眾多巨匠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認識這一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三是通過啟蒙思想家觀點或者作品的把握,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啟蒙運動先驅是如何讓將人文主義發展到理性階段的。四是掌握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既是對西方優秀思想文化的回顧,又可以從中發現對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由重大借鑒意義的史實。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分析
1.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及其主要內容
階段特征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社會根源 歷史影響
萌芽階段 普羅泰戈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 經濟根源:雅典工商業的發展。社會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榮 為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創立提供了借鑒經驗
復興階段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 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天主教會神學世界觀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馬丁•路德 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稱義 天主教會的腐朽和黑暗;資本主義的發展 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成熟階段 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 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 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對社會發展的阻礙 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做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
2.14-18世紀的西歐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星期的根本原因、各自特點和共同影響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的發展。
(2)特點。文藝復興: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名,以人文主義為旗幟,提倡人性,反對神學,倡導個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挑戰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用反映時代特征的宗教理論實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提出“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
(3)影響:沖破了封建神學的思想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3.歐洲兩次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異 時間、背景 14-16c 資本主義萌芽 17-18c 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中心 意大利 法國
地區 意大利→歐洲 英國→法國→歐洲其他地區
主要對象 封建神學(天主教會) 封建專制統治及教權(天主教會、封建制度)
內容 ①未形成一成熟的政治理論和思想體系;
②批判舊秩序; ①形成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
②批判舊秩序,提出了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
形式 是以反對天主教神學來追求現世幸福,是在復興古典文化形式下的思想解放運動, 直接抨擊教權主義、專制主義,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又是一次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政治運動;
影響 ① 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② 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學事業發展 ① 沖擊了封建專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② 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核心思想 人文主義 理性主義
同 根源 資本主義的發展
性質 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 都有力地沖擊了封建制度及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例一:以下關于文藝復興運動實質的說法,不恰當的是 ( )
a.是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
b.是早期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
c.是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運動
d.預示著新的社會到來的曙光
答案:a
辨析:文藝復興是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借助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所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并不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故答案為a。
例二: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屬于人的那種榮光對我就夠了。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主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觀點反映了( )
a.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 b.反對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
c.反對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 d.維護教會的神學和世俗權威
答案:a
辨析:本題材料的有效信息有:①“彼特拉克”,通過這以信息,判斷是文藝復興時期;②“屬于人的那種榮光對我就夠了……我只要求煩人的幸福”這一信息所反映的是人文主義的觀點。b、c、d三個選項不是人文主義的內容,可以排除。故答案為a。
例三: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
a.發源地都是意大利
b.都是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充分發展的條件下產生的
c.都強調人的解放
d.都將斗爭的主要矛頭直接對準封建專制制度
答案:c
辨析:a項不適合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是英國;b項錯在“充分發展”,文藝復興運動是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產生的;d項不適合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斗爭矛頭還沒有直接對準封建專制制度,只是對準封建神學思想。故答案為c
例四:人們由舉起人文精神的旗幟到進入理性時代,其根本原因是( )
a.基督教會的黑暗統治 b.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
c.仁人志士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d.人文主義自身的魅力
答案:b
辨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人文主義的發展。故答案為b。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3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教案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智者學派:古代希臘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他的思想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在社會道德方面,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應該強求一律。智者學派重視人的作用,但忽視道德。
蘇格拉底: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2、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
了解但丁、薄伽丘的主要作品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
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理解宗教改革的影響
在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下,千千萬萬的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3、歐洲啟蒙運動
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及其代表作
孟德斯鳩: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學說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
a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主張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b 認為法律應當是理性的體現。
伏爾泰:代表作有《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等。
a猛烈抨擊天主教會,號召人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
b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度。
c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 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盧梭:代表作有《社會契約論》。
a提倡“社會契約論”
b 倡導“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c 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學家,著有《純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對啟蒙運動作了經典的總結。
a認為啟蒙運動的核心就是人應該自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b強調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相信主權屬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來就有的權利。
d堅持人要自律,不能為了個人的自由而妨礙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圍之內。
探討啟蒙運動的重要影響
a 法國啟蒙思想家主張用理性取代專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會;要求獲得人的徹底解放,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
b啟蒙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
c 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專制王權,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d 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歐洲范圍,極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e 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4
(第1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1、智者學派:西方人文精神開始于對“神主宰世界”的否定,智者學派的出現標志著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代表:普羅泰戈拉、安提豐
基本思想:(1)、有些人尊重習俗和法律,主張城邦公民應當遵守;(2)、有的要求廢棄約束和違反自然的法律、習俗和倫理,建立起與自然相符的法律和習俗;(3)、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財產、種族方面);(4)人是萬物的尺度。
2、蘇格拉底:
探究課題:人類及其環境。 政治主張:支持寡頭政治,反對過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靈魂;道德主張:提倡善良的道德,倫理思想是“知德合一”;優秀個人的素養:心地善良、知識淵博、富于教養、崇尚理性。
(第二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根源:資本主義萌芽;興起:首先興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歐洲各國擴展
核心:人文主義:崇尚人性,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實質: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
意義:解放人們思想,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推動文化、科學的發展
2、
時期
領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地位
最早
文學
但丁
《神曲》
跨世紀詩人
早期
文學
彼特拉克
《歌集》
提出“人學”對抗“神學”,人文主義之父
文學
薄伽丘
《十日談》
肯定人的尊嚴與價值,反對封建等級觀念
3、 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信仰上帝便可得救(核心);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以婚配和還俗;《圣經》高于教士和教皇;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和教皇。
(第3課)啟蒙運動的興起
興起條件: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自然科學取得許多成就。
主要內容:抨擊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味,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
性質:資產階級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核心:理性主義——提倡理性,自己思考判斷事物,敬畏事實,尊重科學,反對封建專制及宗教思想。
1、 理解啟蒙家的進步主張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1) 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2) 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最終爆發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國;
(3) 啟蒙運動的影響超出法國波及世界。北美、拉美贏得獨立。
(4) 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
思想家
主要著作
思想主張
伏爾泰
《哲學通信》
《路易十四時代》
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提倡“天賦人權”相信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
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盧梭
《社會契約論》
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民主共和制,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康德
《純粹理性批判》
主權屬于人民,相信自由平等是天賦人權,認為言論自由是人類一切進步的條件;法律應保護個人的權利,反對暴力革命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5
學業水平測試要求:
1、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3、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4、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
5、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及其代表作
6、探討啟蒙運動的重要影響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智者運動(公元前5世紀) ——文藝復興(公元14—17世紀) ——啟蒙運動(公元17、18世紀)
起源 復興 成熟
考點1、了解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1、智者學派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a、背景:希臘工商業發展——物質基礎
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和推動
平民地位提高
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b、 智者運動最主要的代表是誰?有何主張?
主要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
主張: “人是萬物的尺度”
你怎樣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的含義?黑格爾說:“這是一句偉大的話。”與以前的哲學家的研究相比,這句話的偉大之處在哪里?
含義:萬物的存在與否,事物的形態性質,全在于人的感覺。
(⒈)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標準。
(⒉)把“人”作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文主義的最初表現。
2、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a、“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哲學格言。所謂“認識你自己”就是把哲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人事和自己的心靈。人之為人,在于靈魂的求善,在于智慧和理性的高揚。
蘇格拉底以自知無知為自豪,認為人人都應該承認自己無知,并努力尋求知識,改善自己的靈魂。
b、“美德即知識”
涵義:一切美德都離不開知識,知識是美德的基礎,知識貫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無知的人不會真正有美德。
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關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發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過教育、通過學習各種知識而獲得。
觀點評析:知識與美德的關系
美德與教育的關系
結合普羅塔戈拉和蘇格拉底主要的哲學觀點歸納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
強調人的價值 尊崇人的理性 追求思想自由
課堂練習
1、表明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自身所屬社會的審判者,人有資格、有力量也有權利重新規范自己的生活,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開始。這觀點應是( c )
a.人是萬物的本原 b.感覺即知識 c.人是萬物的尺度 d.知識即美德
考點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時間:公元14——17世紀
地點:意大利——歐洲
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國家 代表人 代表作(地位)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歌集》
《十日談》“人文主義之父”
意義: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考點3、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含義
(1) 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
(2) 西歐宗教改革家們用人文主義宗教觀挑戰天主教神權統治,人文精神在西方得到了復興。
考點4、理解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宗教改革的重要影響
馬丁路德的思想:
1、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獲得拯救(信仰得救)
2、第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
(《圣經》是信仰惟一的權威)
3、簡化宗教儀式4、國家權力高于教會
意義:(1)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蘇了的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延續,人文主義運動在教會內部的表現。)
(2)它使西歐人從長期的基督教神權統治中解放出來,為啟蒙運動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實質:用資產階級神學取代封建神學(天主教神學),是新興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爭
課堂練習
1.文藝復興的一位作家說:“人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這反映了(b)
a、肯定人的價值及其創造性的思想
b、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勝天的唯物主義思想
d、提倡追求物質生活幸福的思想
考點5、了解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及其代表作
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以理性主義為武器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解放運動。
時期 國家 代表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張 代表
著作 相同點
高潮時期
法
國 伏
爾
泰 抨擊 反對 倡導 提倡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哲學通信>
<路易十四時代> 都反對君主專制,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倡導君主立憲制;法律是理性的體現 <論法的精神>
<波斯人信札>
盧梭 “人民主權” “社會契約”“天賦人權”
財產私有是不平等根源 <社會契約論>
德國 康德 人非工具
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純粹理性批判》
課堂練習
1.“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說明作者(c)
a.倡導君主立憲制 b.維護君主專制
c.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d.抨擊教皇騙子式的說教
2、啟蒙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b)
a.資本主義的發展 b.自然科學的發展
c.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考點6、探討啟蒙運動的重要影響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
2.影響了法國大革命;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4.啟蒙思想成為人類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篇6
(一)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的普羅塔哥拉和雅典的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1、智者學派——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主張把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2、蘇格拉底: “認識你自己”①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識” ②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這點與智者一致)③“認識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了“自我”④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并為此付出了生命(與18世紀啟蒙思想的特點極為相似)3、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注重人、肯定人性,尊重人存在的價值。實質: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二)知道文藝復興初期“三杰”和《十日談》、《哈姆雷特》,簡述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1、文藝復興初期“三杰”①但丁:《神曲》②薄伽丘:《十日談》——“人曲” :諷刺教會的虛偽和腐敗;揭露批判貴族的等級觀念;歌頌人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③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2、文藝復興高潮時期: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薄伽丘《十日談》對人的贊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亞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3、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無須教士和教會的介入,無須購買贖罪券——否認了教皇的權威②人人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對話4、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反對禁欲主義,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價值作用(三)列舉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1、背景: ① 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自然科學的發展,理性成為思想武器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人物國家代表作思想觀點意義伏爾泰法國自然權利學說,天賦人權孟德斯鳩法國《論法的精神》“三權分立”學說(美國1787年憲法最早實踐)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盧梭法國《社會契約論》①“主權在民”②“人生而自由”③“社會契約論”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并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康德德國提出思想的自由 ▲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3、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比較:(1)共同點:都注重人的價值,性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2)不同點:
時間
地點
背景
思想武器
矛頭
內容
影響
文藝復興
14-17世紀
中心:意大利
資本主義萌芽
人文主義
基督教神學提倡“人性”,旨在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縛引發了歐洲范圍內的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中心:法國
資本主義發展
理性
封建專制主義提倡“理性”,旨在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引發了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