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精選3篇)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2023-07-21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精選3篇)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篇1

  第2課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特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目標:

  1、改革土地制度:識記逐步廢除包稅制,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沒收許多違規的宗教地產,打擊宗教長老階層;實施單一的土地稅,確定土地私有制。

  2、促進經濟發展:識記農業: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農業的專門機構管理;工業: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發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際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商業:開羅(商業);亞歷山大(對外貿易)。

  3、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識記政治: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中央設立國務會議、咨議會;地方建立起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文化:創辦學校,培養人才;聘請外國專家傳授技術;派遣留學生去歐洲;出版和翻譯著作。軍事:廢除雇傭制;實行征兵制;按照法國模式組織訓練軍隊;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

  4、學會將改革內容和背景聯系起來,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內容的針對性;理解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會涉及方方面面,必須全方位的推進,才能確保改革的成功;引導學生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探究改革與發展的關系。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改革內容、過程分析,體現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2、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有作為的改革家,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改革會有阻力,只有不畏艱難才能取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關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內容。

  難點:埃如何從改革的內容分析改革的性質并概括其特點。

  ★教學過程及要點:

  〔新課導入〕采用問答法:

  師:“穆罕默德•阿里上臺后統治面臨哪些問題?其出路何在?”

  生1:法、英的殖民侵略。

  生2:馬木路克專權,激化人民矛盾,社會動蕩。

  ……

  在學生結合前課內容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面對內憂外患的窘境,只有通過改革,實現富國強兵,才能消除統治危機。

  由此,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

  穆罕默德•阿里執政后,為了迅速增強國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埃及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擺脫了封建割據的混亂狀況,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體系,奠定了近代埃及國家的基礎。

  【探究的主要問題】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重要概念】

  長老階層

  【閱讀教材一、二目,完成下表:】

  一、改革土地制度 1、農業措施:

  ①取消包稅人的免稅地,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穆罕默德•阿里上臺以后,陸續頒布一系列法令,沒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土地,取消了包稅人的免稅地,規定包稅人必須將包稅余額的一半上繳政府。馬木路克不服,發動叛亂,穆罕默德•阿里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沒收了他們的土地。

  【歷史縱橫】

  18xx年3月1日,穆罕默德•阿里以慶祝其于出征為名,邀請馬木路克眾頭目出席在撤拉丁堡舉行的慶祝儀式和宴會。儀式過程中,阿里一聲令下,預先埋伏的武士們一舉將馬木路克頭目及其侍從四百七十多人殺戮殆盡,據說僅一人逃脫。接著,又在全國搜捕并處死了幾十名馬木路克骨干分子。從此,統治埃及幾百年的馬末路克從埃及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②沒收違規的宗教地產,打擊宗教勢力; 原因:宗教長老階層是埃及的特權階層,他們在反對英法殖民侵略、推翻馬木路克統治和穆罕默德•阿里上臺過程中,都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勢力也日益膨脹。長老階層原來就有許多宗教地產,又奪得了許多原屬馬木路克的土地,逐漸成為驕奢淫逸的封建主,引起人民的不滿,也對穆罕默德•阿里的政權構成了威脅。措施:18xx年,穆罕默德•阿里頒布法令,規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對宗教地產的證件重新查驗,把那些沒有地契或地契不合規格的宗教地產收歸國有。接著,措施開展土地普查,沒收了許多違規的宗教地產。這些措施打擊了宗教勢力,削弱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

  措施:18xx年,穆罕默德•阿里下令正式廢除包稅制,將全部包稅地收歸國有。他將其中一半土地分配給王公貴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紳,這些人成為新的封建地主,構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權的統治基礎,另一半土地作為官田租給農民耕種。同時,他還改革賦稅制度,將各種捐稅折合為單一的土地稅,并按土地等級制定了不同的征稅標準。此后,又進一步改革了土地制度,承認土地占有者有轉讓和抵押土地的權利,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影響:這樣,穆罕默德•阿里消除了馬木路克和長老階層對政權的威脅,鞏固了統治基礎,為進一步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備課資料】長老階層

  長老的含義:這里所謂的“長老”指的是伊斯蘭教長老,是伊斯蘭教最高教職稱謂,是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學者的尊稱。不同時代、不同教派互有差異。約始自11世紀,原為榮譽稱號,后為國家任命的最高教職。 長老階層則是擁有伊斯蘭教最高教職的這一部分人,他們自成系統,不從政府領取薪俸,而以當地的宗教產業為生。長老階層在十八世紀埃及社會中,是最活躍、最富裕的社會階層之一,在埃及人民中間處于“領導”地位,并在馬木路克執政期間和法國人統治時期,在政治上起到了有益于人民的作用。19世紀初,這個階層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正是這些長老,在擁立穆罕默德•阿里一事中起了最大作用;但是,長老的政治勢力也有很大發展,

  二、促進經濟發展

  政權穩定以后,穆罕默德•阿里在農業、工業、商業等經濟領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進了埃及經濟的迅速發展。

  在農業方面,興修水利,疏通舊溝渠,開挖新運河,加固、修筑各類堤壩。其中,修建馬哈茂德運河把尼羅河水引到亞歷山大附近,使尼羅河三角洲的灌溉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加上土地制度和稅收的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耕地面積迅速擴大,許多作物不僅做到了一年一熟,有的還可以一年二熟,甚至三熟,農作物產量得到增加。穆罕默德’阿里還強調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特別是發展棉花等經濟作物。在此期間,棉花等經濟作物大量出口歐洲國家,為埃及賺取了大量外匯,提高了農業的效益,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19世紀上半葉。歐洲國家工業革命發展迅速,紡織工業對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這一時機、組織力量培植優質長纖維棉花。這就是著名的長絨棉。1821年,長絨棉進入英國紡織工廠,受到廣泛歡迎。此后3年內.長絨棉迅速在埃及推廣,埃及棉花出口增加了200倍。直至今日,長絨棉仍然是埃及農業的驕傲。

  2、工業措施:

  在工業方面,大力發展官辦工廠,初步建立了埃及的民族工業。埃及從西歐國家引進工業生產的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修建了許多兵工廠和造船廠,生產的武器數量多、質量高。開羅兵工廠每個月能生產近千枝步槍,還能制造口徑很大的火炮。亞歷山大造船廠最多時有工人八千多人,生產的戰艦戰斗力一點不比當時歐美國家建造的最新式戰艦遜色。

  【資料回放,合作探究1】1834年,法國元帥馬爾蒙參觀了亞歷山大造船廠,他在訪問記中寫道:“這個廠建立不到六年,就造了十艘主力艦。每艘備有百門大炮,其中七艘已在海上游弋,另外三搜即將下水……埃及是一個沒有木材、鐵礦和銅礦的國家,是一個缺乏訓練有素的工人和水手的國家。正是在這個國家里,建成了造船廠,并在短期內把海軍擴展到如此驚人的地步。”

  思考:埃及軍事工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府扶持;引進技術設備人才;歷史上戰亂頻仍,戰爭的促進。

  一些民用工業也圍繞著軍事需要發展起來。18xx年,開始建立第一家紡織廠。十多年后,已發展到有近三十家棉紡廠,這些工廠擁有的紡紗機和織布機多達一千余臺。其他民用工業,如靛青廠、碾米廠、榨糖廠、制革廠等都建立起來。這些工廠生產的產品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要,有的還可以出口國外。埃及生產的棉麻布匹、呢絨、絲綢暢銷阿拉伯世界。同時,對手工業生產進行嚴格管理,政府供給原料并規定產品的生產規格,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打上官印,由政府直接調配使用。 初步建立起埃及的民族工業。

  3、商業和貿易:

  工農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開羅等城市的商業日趨興旺,亞歷山大再度成為地中海東部的貿易中心。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全國人口出現較快增長。

  歸納:工業措施:

  (1)大力發展官辦工廠,帶動民用工業發展,初步建立埃及的民族工業。

  表現:①從西歐引進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如建兵工廠和亞歷山大造船廠;

  ②軍工帶動民用,如18xx年建第一家紡織廠,埃及生產的棉麻布匹、呢絨、絲綢暢銷阿拉伯世界。

  (2)對手工業生產進行嚴格管理,產品由政府直接調配使用。

  影響: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的近代化進程。

  歸納:商業和貿易:

  原因:工農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

  表現:①開羅等城市的商業日趨興旺;

  ②亞歷山大成為地中海東部的貿易中心。

  影響:促進了人口和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參見《資料回放》)

  【資料回放】

  1800~1838年,埃及的外貿額增加了12倍;1798~1842年,埃及國庫收入增加了近20倍;1847

  年,埃及人口比18世紀末增長近一半,達到450萬人。

  【閱讀上述材料,合作探究2】埃及對外貿易發達的原因:答:

  地理位置優越,港口較多;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的推動;阿拉伯人經商的傳統。

  三、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

  經濟改革的同時,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文化和軍事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政治措施:【閱讀教材歸納】

  政治體制方面,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權。仿效歐美國家,在中央設立國務會議,相當于內閣,下設若干政府部門;還建立了咨議會,由政府官員、宗教學者、貴族豪紳和其他知名人士組成,穆罕默德•阿里的兒子擔任議長。同時,把埃及劃分為7個省,建立了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從而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理,結束了埃及長期分裂和割據的局面。各部部長和各省省長都由他親自任免,咨議會沒有實權,穆罕默德•阿里壟斷了國家政權。有利于社會穩定。

  歸納如下:政治措施:

  (1)目的: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

  (2)內容:中央:設立國務會議,建立咨議會;

  地方:建立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

  (認識:國務會議、咨議會在形式上看有仿效歐美國家的一面,但卻由自己的兒子擔任議長,仍是維護其專制集權的實質。)

  (3)影響:穆罕默德•阿里壟斷了國家政權;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2、文化措施:【閱讀教材歸納:】

  文化教育方面,實行開放政策,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創辦各類學校,聘請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和傳授技術,還選派了大批埃及青年去歐洲留學,其中不少人學成回國在軍事和政府部門擔任要職;同時,印刷出版了許多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還組織翻譯了大量歐美國家的著作,并創辦了阿拉伯文報紙。這些措施大大推動了埃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埃及培養了自己的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等各類人才,從而為其他領域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歸納如下:文化措施:用西方教育體制取代傳統教育

  (1)措施:

  ①創辦各類學校,聘請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和傳授技術;

  ②選派大批埃及青年去歐洲留學;

  ③印刷出版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翻譯歐美著作,并創辦阿拉伯文報紙。

  (2)影響:推動埃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埃及培養了自己的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等各類人才,為其他領域的改革創造了條件。(推動了埃及教育的近代化)

  3、軍事改革【閱讀教材歸納】

  在軍事方面,改造舊軍隊,建立新式軍隊。穆罕默德•阿里廢除了傳統的雇傭兵制度,實行征兵制,征召體格健壯、淳厚樸實的農家子弟入伍,按照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軍隊的模式,組織和訓練新式軍隊。他不但請法國軍官作自己的軍事顧問,還建立了軍事學校,從法國等西歐國家請來軍事教官,為埃及培養新型軍官。同時,他用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到19世紀30年代,埃及的新式陸軍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人,還建立了一支擁有三十多艘戰艦和兩萬多人的海軍。

  【歸納如下】軍事改革:改造舊軍隊,建立新式軍隊。

  (1)措施:

  ①廢除雇傭制,實行征兵制;

  ②按照法國模式組織訓練軍隊;

  ③建立軍事學校,從法國等西歐國家請來教官,為埃及培養新型軍官;

  ④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

  (2)影響:使埃及逐漸成為地中海東部海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走上了對外窮兵黷武的擴張道路。

  該目內容可用表格進行歸納,便于學生掌握:

  【小結:根據課文填寫:】

  政治 1、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

  2、削弱了宗教長老階層的勢力 鞏固了國家政權為改革奠定了基礎

  3、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設立中央機構國務會議和咨議會,建立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 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實質維護其封建專制集權

  文化 1、創辦學校,外聘專家

  2、選派留學生

  3、出版翻譯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

  4、創辦了阿拉伯文的報紙 推動了埃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自己培養了各類人才,傳播了西方科技文化

  軍事 1、實行征兵制

  2、加強訓練軍隊

  3、建軍校培養軍官

  4、裝備先進武器 使得埃及的軍事實力空前提高,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

  穆罕默德•阿里和法國軍事顧問在一起,阿里十分崇拜拿破侖,他建立的新式軍隊都是按照拿破侖軍隊的模式建立的.他還聘請當年拿破侖手下的軍官擔任自己的軍事顧問。

  【合作探究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內容與中國的洋務運動內容進行比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與洋務運動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背景 兩國都面臨歐美國家侵略的威脅和國內各種矛盾的激化 埃及處于長期動亂、分裂、割據的局面

  目的 直接目的:富國強兵

  根本目的:鞏固封建專制統治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還為了對外擴張

  推動者  埃及由最高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進行;

  洋務運動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實力派的推動

  內容 創辦近代企業、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和創建軍隊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更全面,涉及到政治,農業,土地和賦稅各個方面

  結果及原因 失敗,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政權的封建性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還有列強的插手和干涉政治上結束了埃及長期動亂、分裂、割據的局面,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壯大了國力,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后盾。

  性質 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意義 經濟上推進了近代化進程,經濟、軍事實力得到增強,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傳播,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成效更大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簡要敘述穆罕默德•阿里是如何鞏固政權的。

  參考答案提示:穆罕默德•阿里頒布法令,沒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土地,馬木路克不服,發動叛亂,穆罕默德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從此,統治埃及幾百年的馬木路克從埃及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后來,他頒布法令,規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宗教長老階層對宗教地產改革不滿,穆罕默德•阿里聯合人民,打擊長老階層,埃及長老的勢力由此削弱,從而,鞏固了政權。

  2、穆罕默德•阿里經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參考答案提示:農業: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各地農作物種植品種和面積,重要的經濟作物實施國家專賣制度,向貧苦農民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貸款。工業: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發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

  二、學習延伸

  探究活動

  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組織一次討論會,討論在阿里改革之際,歐美和亞洲發生了哪些大事,它們

  相互間有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阿里改革之際就是19世紀上半期。

  歐美:

  英國:英國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盧德運動(1811-1812),憲章運動(1838)

  美國:密蘇里妥協案(1820-1821),門羅宣言(1823)

  法國: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1804)

  拿破侖法典(1804),“百日”王朝(1815),滑鐵盧戰役(1815),

  七月革命(1830),里昂工人起義(1831),二月革命,六月革命(1848)

  德國:萊茵聯盟(1806),德意志聯邦成立(1815),正義者同盟(1836),西里西亞織工起義(1844),德國1848年革命

  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1825)

  亞洲

  爪哇人民起義(1825)

  中國:禁煙運動(1838)及虎門銷煙(1839),鴉片戰爭(1840),

  廣州和約,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及黃埔條約(1841-1844)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篇2

  第2課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課標要求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目標:

  1、改革土地制度:識記逐步廢除包稅制,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沒收許多違規的宗教地產,打擊宗教長老階層;實施單一的土地稅,確定土地私有制。

  2、促進經濟發展:識記農業: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農業的專門機構管理;工業: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發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際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商業:開羅(商業);亞歷山大(對外貿易)。

  3、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識記政治: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中央設立國務會議、咨議會;地方建立起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文化:創辦學校,培養人才;聘請外國專家傳授技術;派遣留學生去歐洲;出版和翻譯著作。軍事:廢除雇傭制;實行征兵制;按照法國模式組織訓練軍隊;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

  4、學會將改革內容和背景聯系起來,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內容的針對性;理解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會涉及方方面面,必須全方位的推進,才能確保改革的成功;引導學生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探究改革與發展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問題探究的方法,掌握和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歸納法,簡要歸納每一項改革內容及其效果。

  3、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把握東西方歷史發展趨向與碰撞,將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與中國的洋務運動作一比較,分析其中的差異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改革內容、過程分析,體現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2、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有作為的改革家,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改革會有阻力,只有不畏艱難才能取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關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內容。

  難點:埃如何從改革的內容分析改革的性質并概括其特點。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是向學生介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內容。教材分“改革土地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及“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三目敘述。又通過一段【歷史縱橫】和一段【資料回放】等材料補充介紹細節內容,從而全方位地介紹了改革的內容。本課知識點較多,但知識結構條理清晰,通過教學學生便于從整體把握。較難處理的是如何從改革的內容來分析改革的性質,把握其特點。

  ★教學過程及要點:

  〔新課導入〕采用問答法:

  師:“穆罕默德•阿里上臺后統治面臨哪些問題?其出路何在?”

  生1:法、英的殖民侵略。

  生2:馬木路克專權,激化人民矛盾,社會動蕩。

  ……

  在學生結合前課內容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面對內憂外患的窘境,只有通過改革,實現富國強兵,才能消除統治危機。

  由此,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

  一、經濟措施:

  措      施 影    響

  經濟 農業 1、改革土地制度:

  逐步廢除包稅制,沒收違規宗教地產,

  改革賦稅制度和土地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消除了馬木路克和宗教長老階層對政權的威脅,鞏固了統治基礎;

  為進一步改革創造了條件。

  2、興修水利

  3、推廣改良農具

  4、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發展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 有利于農業的發展,為改革奠定經濟基礎

  工業 1、大力發展官辦工廠,初步建立了埃及的民族工業

  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

  2、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 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軍事力量的強大,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的近代化進程

  商業 工農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原因),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表現)

  分析:

  1、農業方面:

  (1)改革土地制度:

  措施:①取消包稅人的免稅地,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

  引導學生回顧“包稅制”和“馬木路克”兩個歷史概念,再指出當時包稅權實際上由馬木路克掌握,這樣馬木路克通過包稅權控制了埃及土地和農民,也從經濟和政治上嚴重威脅了中央,這樣,改革首先從改革包稅制開始,而包稅制的改革勢必會損害馬木路克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穆罕默德•阿里并沒退縮,而是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沒收了他們的土地。

  【備課資料】阿里的“鴻門宴”

  18xx年,阿里邀請開羅附近的馬木魯克大小頭領及其隨從470人前往薩拉丁城堡出席宴會。平素驕橫慣了的馬木魯克頭領根本不會想到阿里敢把他們怎么樣,因此他們只帶了少數隨從,肆無忌憚地前來赴宴。宴會結束后,早有準備的阿里立即對疏于防范的馬木魯克首領發動突然襲擊。通向大門有一段石頭壘成的高墻,前面是狹窄的下坡石階小道,當馬木魯克們經過此處時,阿里軍隊突然從高墻上推下無數塊大石頭,把他們砸得抱頭鼠竄,與此同時,密集的子彈又毫不留情地雨點般飛過來,結果只有一人漏網,其余的全部被殲。緊接著,阿里在全國展開大搜捕,一共消滅了1000多人,殘余分子或倉皇逃竄各地,或就地宣誓效忠阿里。至此,統治埃及達5xx年之久的馬木魯克作為一股政治勢力不復存在。

  ②沒收違規的宗教地產,打擊宗教勢力;

  原因:宗教長老階層是埃及特權階層,他們在推翻馬木路克統治,反對英法殖民統治和穆罕默德阿里上臺過程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勢力日益膨脹。長老階層原來就有許多宗教地產,又奪得了許多馬木路克的土地,逐漸成為驕奢淫逸的封建主,引起人民不滿,對阿里政權也構成威脅。

  內容:18xx年法令規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對宗教地產的證件重新查驗,把那些沒有地契或地契不合規格的宗教地產收歸國有。接著開展土地普查,沒收了許多違規的宗教地產。

  影響:這些措施打擊了宗教勢力,削弱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

  【備課資料】長老階層

  ① 長老的含義:這里所謂的“長老”指的是伊斯蘭教長老,是伊斯蘭教最高教職稱謂,是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學者的尊稱。不同時代、不同教派互有差異。約始自11世紀,原為榮譽稱號,后為國家任命的最高教職。

  ② 長老階層則是擁有伊斯蘭教最高教職的這一部分人,他們自成系統,不從政府領取薪俸,而以當地的宗教產業為生。在土耳其人統治的數百年間,宗教田產逐漸增多,而且部分長老成為包稅人。長老階層在十八世紀埃及社會中,是最活躍、最富裕的社會階層之一,在埃及人民中間處于“領導”地位,并在馬木路克執政期間和法國人統治時期,在政治上起了顯著有益于人民的作用。19世紀初,這個階層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正是這些長老,在擁立穆罕默德•阿里一事中起了最大作用;也正是這些長老,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穆罕默德•阿里掃清執政初期所遇的重重障礙,毫無疑問,長老通過這些行動,自己的政治勢力也有很大發展,在1806-18xx年這段時間里,阿里還沒有流露出對長老們的不滿情緒,但他又不愿看到長老勢力的日益壯大。阿里在感到羽翼豐滿后,于18xx年頒布法令,削弱長老勢力,18xx年,政府通過丈量土地又沒收了許多超過證件規定的宗教地產。從此,長老階層的地位江河日下,不再是政治舞臺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③廢除包稅制,改革賦稅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由沒收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的土地到正式廢除包稅制,通過這種漸進的方式國家逐步掌握了土地。再將土地分配或分租,既構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權的統治基礎,又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賦稅制度的改革,將各種捐稅折合為單一的土地稅。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土地制度的改革承認了土地占有者的轉讓和抵押權,實質就確立了土地的私有制。

  影響:穆罕默德•阿里消除了馬木路克和長老階層對政權的威脅,鞏固了統治基礎,為進一步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2)水利灌溉:興修水利,開挖新運河,加固與修筑堤壩。

  表現:修建馬哈茂德運河把尼羅河水引到亞歷山大附近,使尼羅河三角洲的灌溉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作用: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加上土地制度和稅收的改革,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作物產量得到增加。

  (3)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

  表現:發展棉花等經濟作物,培植優質長纖維棉花。

  作用:棉花等經濟作物出口歐洲賺外匯,提高農業效益,為改革奠基礎。

  2、工業:

  措施:(1)大力發展官辦工廠,帶動民用工業發展,初步建立埃及的民族工業。

  表現:①從西歐引進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如建兵工廠和亞歷山大造船廠;

  【資料回放】1834年,法國元帥馬爾蒙參觀了亞歷山大造船廠,他在訪問記中寫道:“這個廠建立不到六年,就造了十艘主力艦。每艘備有百門大炮,其中七艘已在海上游弋,另外三搜即將下水……埃及是一個沒有木材、鐵礦和銅礦的國家,是一個缺乏訓練有素的工人和水手的國家。正是在這個國家里,建成了造船廠,并在短期內把海軍擴展到如此驚人的地步。”

  ②軍工帶動民用,如18xx年建第一家紡織廠,埃及生產的棉麻布匹、呢絨、絲綢暢銷阿拉伯世界。

  (2)對手工業生產進行嚴格管理,產品由政府直接調配使用。

  影響: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的近代化進程。

  3、商業和貿易:

  原因:工農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

  表現:①開羅等城市的商業日趨興旺;

  ②亞歷山大成為地中海東部的貿易中心。

  影響:促進了人口和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參見《資料回放》)

  二、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

  1、政治措施:

  (1)目的: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

  (2)內容:中央:設立國務會議,建立咨議會;

  地方:建立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

  (認識:國務會議、咨議會在形式上看有仿效歐美國家的一面,但卻由自己的兒子擔任議長,仍是維護其專制集權的實質。)

  (3)影響:穆罕默德•阿里壟斷了國家政權;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2、文化措施:用西方教育體制取代傳統教育

  (1)措施:

  ①創辦各類學校,聘請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和傳授技術;

  ②選派大批埃及青年去歐洲留學;

  ③印刷出版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翻譯歐美著作,并創辦阿拉伯文報紙。

  (2)影響:推動埃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埃及培養了自己的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等各類人才,為其他領域的改革創造了條件。(推動了埃及教育的近代化)

  3、軍事改革:改造舊軍隊,建立新式軍隊。

  (1)措施:

  ①廢除雇傭制,實行征兵制;

  ②按照法國模式組織訓練軍隊;

  ③建立軍事學校,從法國等西歐國家請來教官,為埃及培養新型軍官;

  ④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

  (2)影響:使埃及逐漸成為地中海東部海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走上了對外窮兵黷武的擴張道路。

  該目內容可用表格進行歸納,便于學生掌握:

  政治 1、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

  2、削弱了宗教長老階層的勢力 鞏固了國家政權為改革奠定了基礎

  3、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設立中央機構國務會議和咨議會,建立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 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實質維護其封建專制集權

  文化 1、創辦學校,外聘專家

  2、選派留學生

  3、出版翻譯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

  4、創辦了阿拉伯文的報紙 推動了埃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為自己培養了各類人才,傳播了西方科技文化

  軍事 1、實行征兵制

  2、加強訓練軍隊

  3、建軍校培養軍官

  4、裝備先進武器 使得埃及的軍事實力空前提高,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

  【合作探究】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內容與中國的洋務運動內容進行比較

  教學構思:首先要明確改革性質的一致性。其次,兩者創辦近代企業、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和創建軍隊等內容的不謀而合,究其原因是因為地處亞非的中國和埃及同樣面臨著共同的使命,即富國強兵,都希望通過改革“師夷長技以自強”。如具體到,為什么兩國都會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后又發展民用企業呢?顯然重點發展軍事工業是基于兩國都面臨歐美國家侵略的威脅和國內各種矛盾的激化背景,必須首先壯大軍事力量,才能鞏固統治。而在軍事工業發展過程中又遇到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發展民用工業才會有出路。第三,還應看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最高統治者推行,而中國的洋務運動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實力派的推動,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洋務運動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徹底。

  比較實例: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與洋務運動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背景 兩國都面臨歐美國家侵略的威脅和國內各種矛盾的激化 埃及處于長期動亂、分裂、割據的局面

  目的 直接目的:富國強兵

  根本目的:鞏固封建專制統治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還為了對外擴張

  推動者   埃及由最高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進行;

  洋務運動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實力派的推動

  內容 創辦近代企業、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和創建軍隊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更全面,涉及到政治,農業,土地和賦稅各個方面

  結果及原因 失敗,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政權的封建性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還有列強的插手和干涉政治上結束了埃及長期動亂、分裂、割據的局面,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壯大了國力,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后盾。

  性質 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意義 經濟上推進了近代化進程,經濟、軍事實力得到增強,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傳播,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成效更大

  ★問題解答:

  ⊙本課測評:

  1、簡要敘述穆罕默德•阿里是如何鞏固政權的。

  參考答案提示:穆罕默德•阿里頒布法令,沒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土地,馬木路克不服,發動叛亂,穆罕默德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從此,統治埃及幾百年的馬木路克從埃及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后來,他頒布法令,規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宗教長老階層對宗教地產改革不滿,穆罕默德•阿里聯合人民,打擊長老階層,埃及長老的勢力由此削弱,從而,鞏固了政權。

  2、穆罕默德•阿里經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參考答案提示:農業: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各地農作物種植品種和面積,重要的經濟作物實施國家專賣制度,向貧苦農民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貸款。工業: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發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

  ⊙學習延伸:

  (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篇3

  第六單元 第2課《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教案一、教學目標目標

  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改革土地制度①逐步廢除包稅制,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②沒收了許多違規的宗教地產,打擊了宗教長老階層;③實施單一的土地稅,確定了土地私有制1.引導學生將改革內容和背景聯系起來,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內容的針對性2.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會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全方位的推進,才能確保改革的成功引導學生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探究改革與發展的關系問題討論法1.通過對改革內容、過程分析,體現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2.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有作為的改革家,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改革會有阻力,只有不畏艱難才能取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促進經濟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農業的專門機構管理

  工業: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發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

  商業:開羅(商業);亞歷山大(對外貿易)問題探究法歸納比較法情境再現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政治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

  中央設立國務會議、咨議會;

  地方建立起省、縣、鄉、村各級行政機構法問題探究法分析歸納法情境再現法文化創辦學校培養人才;

  聘請外國專家傳授技術;

  選派留學生去歐洲;

  出版和翻譯著作軍事廢除雇傭制,實行征兵制;

  按照法國模式組織訓練軍隊;

  采用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教材分析與建議重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關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內容。難點如何從改革的內容分析改革的性質并概括其特點。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本課教材主要是向學生介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內容。教材分“改革土地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及“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三目敘述。又通過三段【歷史縱橫】和一段【資料回放】等材料補充介紹細節內容,從而全方位地介紹了改革的內容。本課知識點較多,但知識結構條理清晰,通過教學學生便于從整體把握。較難處理的是如何從改革的內容來分析改革的性質,把握其特點。第一目“改革土地制度”(1)取消包稅人的免稅地,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建議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包稅制”和“馬木路克”兩歷史概念,再指出當時包稅權基本落到馬木路克手里,這樣馬木路克通過包稅權控制了土地和農民,也從經濟和政治上嚴重威脅了中央,這樣,改革首先從改革包稅制開始,而包稅制的改革勢必會損害馬木路克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穆罕默德·阿里并沒退縮,而是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沒收了他們的土地。(2)沒收宗教地產,打擊宗教勢力課文分三點講述:第一,宗教長老階層過去起的作用和目前對政權的威脅。第二,18xx年頒布的法令內容。第三,措施的影響和結果。(3)廢除包稅制,改革賦稅制度,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由沒收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的土地到正式廢除包稅制,通過這種漸進的方式國家逐步掌握了土地。再將土地分配或分租,既構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權的統治基礎,又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賦稅制度的改革,將各種捐稅折合為單一的土地稅。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土地制度的改革承認了土地占有者的轉讓和抵押權,實質就確立了土地的私有制。本目第一段【歷史縱橫】是介紹穆罕默德如何消除馬木路克勢力的,由此看出穆罕默德·阿里的機智、果斷。第二段【歷史縱橫】突出地反映了宗教長老階層對宗教地產改革的不滿,表明改革會涉及到利益的調整,會遇到阻力。建議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前一課奧馬爾·麥克萊姆領導開羅起義驅逐法國侵略者的史實,看到其在埃及獨立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中奧馬爾·麥克萊姆揚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臺的,我保證也能把他趕下臺”,明顯已成為改革的障礙。由此,引導學生辯證歷史地評價歷史人物。第二目“促進經濟發展”(1)農業建議教師從三方面分析:第一,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的發展。以修建馬哈茂德運河為例,說明水利事業對澆灌農業的重要性。第二,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如發展棉花。第三,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管理。(2)工業建議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從世界范圍看,這一時期工業革命正在歐美國家展開,歐美國家走在工業化的前列,這樣亞非國家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必須引進西方的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促進本國工業的發展。穆罕默德·阿里先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后又創辦了一系列的民用企業。(3)商業教材列舉兩例:商業繁榮以開羅為例,貿易發達從亞歷山大港為例。由學生閱讀【資料回放】,從統計數字具體地反映了改革后,埃及的外貿額、國庫收入和人口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說明改革促進了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第三目“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1)政治課文分三點講述。第一,目的: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第二,內容:課文是從中央和地方機構的設置來分析,既要看到形式上有仿效歐美國家的一面,更應注意其實質是強化中央集權。第三,影響:穆罕默德·阿里壟斷了國家政權,同時,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2)文化課文敘述了三方面的措施:第一,創辦學校,培養人才。不僅有世俗學校,還有各類專門學校。第二,聘請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和傳授技術,選派大批埃及青年去歐洲留學。第三,出版了許多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的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翻譯大量歐美國家的著作,創辦了阿拉伯文的報紙。(3)軍事建議教師引導學生按如下思路理清課文線索:征召、組織軍隊──訓練軍隊、培養軍官──先進武器裝備軍隊。可結合課本的插圖進一步說明。學生閱讀這一目的【歷史縱橫】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改革的內容了解更全面。三、教學設計與案例1.教學設計本課是第六單元第2課,講述的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內容,屬理解、記憶性的知識點比較多,應引導學生按類別、要點進行歸納,從整體把握。(1)關于新課的導入,建議教師先設問:“穆罕默德·阿里上臺后統治面臨哪些問題?其出路何在?”在學生結合前課內容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面對內憂外患的窘境,只有通過改革,實現富國強兵,才能消除統治危機。由此,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2)關于“改革土地制度”建議教師幫助學生理清兩條線索:第一,逐步廢除包稅制將包稅地收歸國有──國有土地分配、分租──土地允許轉讓、抵押──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第二,土地制度的改革損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們的阻撓、反對,這也促使穆罕默德·阿里加快消除馬木路克和長老階層勢力的決心。建議教師在此引導學生分析改革勢必會觸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就要求改革家要具備膽識和策略。設計探究性問題,啟發學生討論:試結合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來說明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3)關于“促進經濟發展”一目的教學。按課文分三方面講述,農業方面可從興修水利、推廣農具、引進良種和強化管理等方面來概括。從而使學生得出農業生產發展基本性的要素有:水利、農具、種子和政策等,有助于對同類問題的分析。工業方面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埃及建立民族工業,重點先發展軍事工業,后再創建民用工業,這一選擇和中國洋務運動有其一致性,其共同原因是什么?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應結合埃及地圖讓學生明確開羅、亞歷山大兩城市的位置,借助區域位置幫助思考商業興旺和貿易中心形成的各自因素。(4)關于“政治、文化和軍事改革”一目的教學。建議按課文分三方面來組織教學:第一,目的:政治方面其核心是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第二,內容:注重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如:設立中央機構國務會議和咨議會,國務會議、咨議會在形式上看有仿效歐美國家的一面,但卻由自己的兒子擔任議長,仍是維護其專制集權的實質。第三,影響:建議教師從目的和客觀效果兩方面來分析: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穆罕默德·阿里的統治。同時在客觀上又有其進步性:結束了埃及長期分裂和割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文化教育方面可由學生依據課文自己概括其要點。軍事方面,建議教師設計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為什么更多地參照法國軍隊的模式,聘請法國軍事顧問訓練自己的軍隊?”2.教學案例案例一  在介紹“促進經濟發展”一目時,用計算機、幻燈介紹兩幅圖片和統計資料。圖片1:《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紡織廠》寬敞的車間、排列整齊的紡織機和忙碌的紡織工人圖片2:《十九世紀中葉埃及長絨棉種植豐收情景》一望無際的產棉區,一片白茫茫的棉花。統計資料:投影課文中的【資料回放】中的統計資料。教學構思:結合這一案例,既要反映埃及農業生產中棉花種植業的發達,又要揭示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一步步地把亞非國家納入到資本主義體系中來,將其逐步變為他們的原料產地和商品的市場。案例二  在討論“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為什么更多地參照法國軍隊的模式,聘請法國軍事顧問訓練自己的軍隊?”時可用計算機、幻燈介紹三幅圖片圖片1:《拿破侖在戰場上》圖片2:《法軍入侵埃及》圖片3:《穆罕默德·阿里聘請當年拿破侖手下軍官擔任自己的軍事顧問》。教學構思:在討論中,既要引導學生對拿破侖率領軍隊侵入埃及后所采取的措施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又要看到穆罕默德·阿里后來對外擴張不可否認有受拿破侖影響的一面。案例三  建議教師將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內容與中國的洋務運動內容進行比較,加深對兩次改革的理解,促使學生思考。教學構思:首先要明確改革性質的一致性。其次,兩者創辦近代企業、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和創建軍隊等內容的不謀而合,究其原因是因為地處亞非的中國和埃及同樣面臨著共同的使命,即富國強兵,都希望通過改革“師夷長技以自強”。如具體到,為什么兩國都會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后又發展民用企業呢?顯然重點發展軍事工業是基于兩國都面臨歐美國家侵略的威脅和國內各種矛盾的激化背景,必須首先壯大軍事力量,才能鞏固統治。而在軍事工業發展過程中又遇到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發展民用工業才會有出路。第三,還應看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最高統治者推行,而中國的洋務運動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實力派的推動,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洋務運動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徹底。四、問題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一)本課測評1.簡要敘述穆罕默德·阿里是如何鞏固政權的。解題關鍵:明確穆罕默德·阿里上臺后為鞏固政權采取了哪些措施。思路引領:穆罕默德上臺后頒布了一些法令,先后通過推翻了馬木路克統治和削弱了宗教長老階層的勢力來鞏固統治的。答案提示:穆罕默德·阿里頒布法令,沒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納稅的包稅人土地,馬木路克不服,發動叛亂,穆罕默德趁機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從此,統治埃及幾百年的馬木路克從埃及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后來,他頒布法令,規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宗教長老階層對宗教地產改革不滿,穆罕默德·阿里聯合人民,打擊長老階層,埃及長老的勢力由此削弱,從而,鞏固了政權。2.穆罕默德·阿里經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解題關鍵:此題為敘述題,中心詞是“措施”,限定詞是“經濟”。思路引領:在熟悉經濟措施的基礎上按農業、工業和商業分類作答。答案提示:農業:興修水利、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各地農作物種植品種和面積,重要的經濟作物實施國家專賣制度,向貧苦農民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貸款。工業:限制私營手工業生產,發展官辦工廠,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同時創辦民用工業。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二)學習延伸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案(精選2篇)

    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案 【學習目標】 目標 內 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 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漢武帝的“賢良對策” 產生的社會背景;方式及作用 通過學習“舉賢良”、新儒家思想的主張及歷史地位,理解“獨尊儒術...

  • 第3課 明治維新(精選2篇)

    第15課 明治維新課標要求:1、知道明治維新的歷史條件。2、概述明治維新的主要過程和基本內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樣性。3、分析明治維新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歷史地位。...

  • 第7課 漢字與書法教案(通用2篇)

    第7課 漢字與書法教案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本課,了解漢字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兩種特性,尤其是漢字構成的獨具民族風格的書法篆刻藝術。要求學生掌握漢字起源和發展演變大體進程的事實;在欣賞異彩紛呈的篆刻書法作品的同時,將書法放在時代大...

  • 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通用2篇)

    教學目標 了解維也納會議的主要內容,評價維也納體系;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維也納體系下的矛盾;1848年歐洲革命的原因、進程和影響。通過對維也納體系建立、破壞、瓦解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維也納體系維護封建統治秩序,任意踐踏弱小...

  • 1.1-1.2 鴉片戰爭(通用17篇)

    第一章第一節《鴉片戰爭》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分期及社會性質2.鴉片戰爭前夕的世界形勢及清朝統治的危機3.鴉片走私和禁煙運動4.鴉片戰爭的過程5.識記知識點:虎門銷煙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二、德育目標...

  • 《美蘇爭霸》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蘇爭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蘇爭霸;80年代的美蘇關系。2.能力要求:(1)概括美蘇爭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2)分析美蘇爭霸的后果和影響。...

  •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教案(通用3篇)

    課標要求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識記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關于“人是萬物的尺度”的關于人文主義精神的基本內涵。...

  • 第三單元 工業社會的來臨(精選3篇)

    第三單元 工業社會的來臨第9課 英國工業革命教案一、背景——工業革命的孕育1、定義:工業革命是指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的過程。...

  • 改革迫在眉睫(通用3篇)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課 改革迫在眉睫一、教材分析【課程標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識記:北魏的崛起與北魏重新統一黃河流域;北魏學習漢族封建政權的統治方式;宗主督護制;賦稅制度缺陷;馮太后培...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裸体女人高潮A片裸交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 天天操天天碰视频 | 日韩a一区二区 |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 性国产vⅰdeosfree高清 |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ww | 夜夜嗨av色一区二区不卡 | av激情小说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有的能看 | 玖玖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区 | 年轻漂亮小少妇理论片视频 | 美女扒开尿眼让男人桶爽视频 | 一级片国语 |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蜜臀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婷婷去俺也去 | 18成禁人看免费无遮挡动态图 | 中国XXX农村性视频 国产区在线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 | 大地资源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22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老司机精品在线视频 | 美国aa毛片 |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 | 黄色a一级片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女高中生边自慰边呻吟 | 日韩欧美一级二级 | 国产女人40精品一区毛片视频 | 怡红院成人在线 | 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 a日韩在线 | 狠狠操人人干 | 天天插夜夜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