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遺傳的基本規律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一、 基因的分離定律(第一課時)教學目的
1.掌握基因的分離定律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理解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3.理解分離定律的實質。
教學重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教學難點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教學用具
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試驗掛圖。。塑料筒2個,四色小球各10個。豌豆花、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減數分裂等的投影片。
教學方法
教師講述、談話與學生活動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三課時。第一課時引言:前面我們學習過基因的概念,并且知道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親代的基因是如何傳遞給子代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和研究基因在遺傳中是如何傳遞的。即遺傳的基本規律。其中,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由孟德爾通過雜交試驗發現的。
請學生閱讀課文: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提問:孟德爾的雜交試驗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其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豌豆。因為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狀態下保持純種,因為豌豆的相對性狀多,便于觀察。)
放投影片:豌豆花示意圖。
講述:豌豆花的結構很適合自花傳粉,這是因為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緊緊地被花瓣包裹著,所以,豌豆雜交也須人工進行異花傳粉。所以選擇豌豆作材料是孟德爾成功的一個原因。
提問:什么是相對性狀?
(回答: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放投影片: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教師簡要介紹)
講述:孟德爾發現豌豆的這些性狀都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且這些怪狀易于區分,試驗結果很容易觀察和分析,這就是孟德爾的試驗成功的又一個原因。
提問:同學們說說,人體存在哪些相對性狀?
(答:單眼皮和雙眼皮,藍眼和褐眼……)
講述:孟德爾的分離定律不僅僅適用于豌豆,對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現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這在我們后面的學習中將接觸到。
提問:根據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品種的豌豆之間同時具有多對相對性狀,如何進行雜交試驗,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
(答:略。)
請學生看書:圖6—14,自然狀態下的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要進行雜交試驗,如何進行異花傳粉。
(簡要介紹傳粉過程)
講述:孟德爾為了便于分析試驗結果,他首先只是對每一對性狀分別進行研究。
出示掛圖: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的雜交試驗。
講述:用純種的高莖豌豆和純種的矮莖豌豆作親本進行雜交。無論正交還是反交,雜交后的第一代(簡稱子一代,用f1表示)總是高莖的。
提問:子一代為什么全是高莖,矮莖性狀哪去了?
(答:略。)
講述:帶著這個疑問,我們看看孟德爾是怎樣做的。他讓子一代高莖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莖也有矮莖。
提問;子二代出現的兩種性狀,能提示我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