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散文欣賞第七單元 與自然為友 教案
答案: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操作層面的科學問題,而且是一個富于群情人倫的社會道德修養問題。現代文明車輪碾壓之下,不僅僅是環境平衡的破壞,更為危險的是道德人心的淪喪,是社會和諧心態的失衡。因此,在盡力保護環境的同時,我們還不要忘記尋求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內心和諧的新道德。
2.《堤契諾秋日》的主題是什么?
答案:作者用舒緩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他所體驗到的堤契諾的安詳寧靜與閑情逸致,表現出他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3.《京都四季》和老舍的《想北平》以及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相比較,有何異同?
答案:(1)《京都四季》描寫京都的四季入骨入心,細致入微。老舍的《想北平》說“(北平)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作者筆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點: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動中有靜使人快樂安適;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文章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筆,點明題意,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更為嚴謹。《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強而議論成分又較多的抒情散文。通過獨特的表現手法,表現出了故都的秋的獨特的風姿、獨特的色彩、獨特的音響、獨特的韻味、獨特的意境。所以,文中對于“秋”的形態、神韻的著筆,目的在于表達對故都的眷戀與哀婉之情。作者熱忱地愛故都,愛故都的人民,愛故都的秋天。(2)獨具特色的匠心都來自深入的體察和體味,是作者將自己與外部世界真正融為一體的結晶,也是長期浸染沉思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