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哲學》第5課學案
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們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例3、(06天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某市政府廣開言路,首創了“信訪民主聽證評議制”。通過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該市決定不建大廣場大工程,而是投資400萬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擁護。以“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來比喻政府與群眾的關系,說明()
a.意識是對物質的正確反映 b.意識是感覺的綜合體現
c.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 d.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例4、(05廣東)在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中,從95號的媚(am)開始,后序的20多種元素均是人造元素。這一科學事實說明()
a.物質決定意識的同時,意識也可以反過來決定物質 b. 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受到了沖擊
c.在現代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物質與意識誰決定誰已不再重要了 d.意識的力量帶來了物質的成果
例5、(XX年重慶)某木地板銷售商宣稱,其所售產品是由總部在歐洲的一家跨國公司生產的國際知名品牌。但據中央電視臺報道,該產品的國際品牌身世純屬杜撰。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工商管理部門立案調查,各地市場紛紛停售,不少消費者要求退貨。該銷售商發布虛假信息導致的后果表明()
a.正確意識來源于客觀事物 b.正確意識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c.錯誤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d.錯誤意識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阻礙作用
(三)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注意:“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例6、(XX年北京)“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XX年”—XX年奧運會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燒16天,北京將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50XX年的燦爛文化,為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精神增添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內涵。 運用辯證唯物論,說明如何通過北京奧運會充分展現中華文化。(9分)
〔答案]①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立足國情,了解奧運、了解文化、了解歷史。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在展現內容上,對傳統文化要進行選擇,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現方式上,大膽創意、精心策劃,形成科學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為指導,周密組織,科學實施。(聯系實際,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p40-41
1、理論依據: 世界的物質性、統一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含義:p41
3、重要性:p41
4、要求p41:3點 總之 ,做到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